首页 古言 现言 幻言 仙侠 穿越 悬疑 科幻 都市 其他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荔枝免费小说 > 古言 > 晋中镜 > 第344章 战争的背后(一)

晋中镜 第344章 战争的背后(一)

作者:兔儿知秋 分类:古言 更新时间:2025-07-02 16:16:06

想来司马衷已经把矛头对准朝廷中枢的几大士族,或许他早就想削弱这些门阀士族的势力,太子遇袭正是最好的契机,打压他们也变得顺理成章。

益州的战场已近尾声,雨轻昨日就收到了陶侃的书信,信上讲述了攻破剑阁的经过,原来是钟会有先见之明,早在昔年伐蜀之时就命人在剑阁秘密修了一条暗道,钟雅作为颍川钟氏子弟,自是深谙此事,直接带着一支军队进入密道,裴宪才率军强势攻破剑阁。

剑阁是古蜀道上最险要的关隘,李白所写《蜀道难》中言道‘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它是南北锁钥,蜀北之屏障,两川之咽喉,想要正面攻破此关隘根本是不可能的。

当年钟会率领十万大军走金牛道攻蜀,兵锋直指广元,在攻破阳安关口后大军长驱直入,姜维见势只得放弃沓中和阴平,命蜀汉军队死守剑阁,之后钟会的大军久攻不下,与姜维在剑阁展开了长时间的对峙。

钟会可以算是三国后期的杰出英才,有小张良之称,即便是威风凛凛的他都无法突破剑阁的防线,面对这天下雄关只剩无奈。

幸而邓艾偷渡阴平,开辟出一条全新的道路,阴平古道,这条道路全是深山老林,邓艾勇气可嘉,在没有后勤保障的情况下,自己率领一支军队偷渡,也许在钟会看来,这完全就是弄险,成功的可能性很小,与送死无异。

最后邓艾以赌命的方式换来钟会攻下剑阁的机会,邓艾偷渡阴平成功后,便突袭了绵竹,迫使蜀军返回增援成都,钟会大军才得以进入涪县,逼向成都,最后灭蜀。

这场战役再次证明剑阁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没人能够正面攻破剑阁,邓艾采取的是先灭蜀汉,剑阁自破,最坚固的堡垒常常都是最先从内部攻破的,剑阁也不例外。

也许正是由于钟会深刻体会过攻打剑阁的艰难,所以在那时才让人秘密的修了一条暗道,进入西川也就多了一条道路。

没想到钟氏子弟再次踏足蜀地,这条暗道正好帮助他们迅速攻破剑阁,在陶侃他们走进这条暗道时,还看到了一块石头上刻着两行字,‘早植晚登,君子德也;冒霜吐颖,象劲直也’,最后署名处刻有蜀王二字。

此句出自钟会所写的《菊花赋》,小赋中言道菊非寻常之品,必是异于众者,正是钟会意气风发时所作,蜀王也许就是他想要得到的那个位置。自始至终,他都未曾生过不臣之心。

钟雅之前在雨轻面前谈及过一些往事,就像昔年钟会曾与荀勖种植蒲萄于堂前,还作了两篇赋,在钟会遇害之后,庭院中的那株葡萄藤也随之枯萎,无人再去打理它,人走茶凉,莫过于此。

荀家与钟家的关系也渐渐变得疏远,荀家为了避嫌,还传出潜画太傅的趣闻,其实那把宝剑正是水中花,乃荀勖赠与堂舅钟会的生辰礼物,却演变成二人关系不好,暗中抢夺这把宝剑的一段笑谈。

当雨轻合上这封书信后,静坐在室内,良久不语。她能够感受到钟雅走进那条密道是怀着怎样的心情,虽然那里不再有钟会的身影,但是在石头上刻下的字迹却透露着无尽的伤感,好似在为钟氏子弟鸣不平。

钟会曾言‘我自淮南以来,画无遗策,四海所共知也。我欲持此安归乎?’他也深知自己功高名盛,必然不会有什么好下场,难免鸟尽弓藏。更何况司马昭身边还有贾充这样的新贵,他这个昔日的心腹早已被司马昭视为最大的隐患。

司马昭想要借用伐蜀这场战役在政治上进一步积累篡位资本,而钟会也是抱有同样的想法,积累自己的资本,或许只是想要当个蜀王,并非想要借此谋反。

钟会以谋逆罪被杀,这件历史疑案已经无法追查清楚,不过在钟雅的心里,应该明白了一些东西。也许待他返回洛阳之时,已经不再是昨日的那个钟雅了。

雨轻平复心情后,又拿起第二封书信,却是文澈写给她的,在她正要打开看时,却被顺风打断了,她跑过来开始说寻找善于养马的人的事情,雨轻便把那封信先放回桌上,听她讲着喂养马匹的要领,因为曾经她的师父有位朋友就很会养马。

而在另一处,有位老者正坐于圈椅上,把手中的信递给身旁的少年,幽幽说道:“李氏一族只剩下李雄了,还有他的姑父李含。”

那少年大致看了一遍信上的内容,淡淡笑道:“爷爷,审合此举与祖上审荣如出一辙,只不过他早年受过爷爷的恩惠,自然要做出回报,当然裴都督定会在奏表上言明他的功劳,调他回京任职也未为不可。”

审荣乃东汉末年袁尚(袁绍子)部将审配之侄,在昔年曹操攻打邺城时,由他守东门,他却于夜间开门放入曹军,致使邺城陷落。

这次审合趁夜大开城门放入陶侃的军队,并且派心腹将领砍杀了辛冉,可谓是大功一件。

“魏郡审氏在邺城还是有些根基的,当年审配效力于冀州牧韩馥,可惜不得志,故而转投袁绍,在其麾下被视为心腹,任治中别驾,并统领幕府,最后审配面北而死,确是一代忠士,袁家的死臣.......”

老者慢慢说道:“审配年少就有忠烈慷慨的名声,还被称为有不可犯之节,自然极度鄙视辛毗之流,杀辛评全家也不足为奇。审合性情耿直豁达,与祖上审荣不同,是我向魏郡太守举荐了他,他在太守府任掾吏不过两年,就被我派往了梁州,以便帮我盯视着赵王司马伦身边的孙秀,后来得知孙秀与辛冉来往甚密,审合便主动向辛冉示好,从而获得他的信任,成为他的幕宾。”

少年淡笑道:“爷爷,审合潜伏在辛冉身边数年,因为审荣和辛毗都算是主动弃袁投曹的人,审合又是审荣之后,所以辛冉对审合才没有多少戒心,在审合之前的来信中,可以清楚的明白辛冉此番鼓动益州刺史赵琚叛乱的真实目的,若是叛乱成功,赵琚的刺史位置必会被辛冉取而代之,我想这也是赵王最为期待的结果。”

喜欢晋中镜请大家收藏:(www.064806.com)晋中镜荔枝免费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