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叮叮的烦恼,赶海的时候,她听说11月到来年的四月是旱季,可能连续1-2个月无雨。
那一瞬间,甲叮叮觉得日子没有办法过了。
十升的水,能干什么?
去年,连续90天无雨,每天水的配额是3升水。
那一瞬间,甲叮叮想回老家。
那就是说3个月没有办法洗澡,每天20多度到30多度的天气,不洗澡,想想都难受。
空间里大把海水淡化成淡水的装备都有,但是没有适合70年代的。
最差的设备技术都比现在先进40年。
她手中这个一个小小的海水变淡水,香烟盒大小,太阳能充电一个小时,可以一个小时产生100升淡水
光是里面的芯片、外壳都先进了百年。
甲叮叮要想办法了,尝试煮饭的时候蒸馏水,有200毫升。
雨季储存水。
自制简易太阳能蒸馏器,玻璃、油布、容器制作。 利用太阳能蒸发海水,冷凝后收集淡水,效率虽低,一个这样的蒸馏器可以得到500毫升,甲叮叮做了六个。
清晨在草地、岩石或帆布上铺设吸水性布料,棉布、麻布,待露水凝结后拧出,也有200毫升。
这样也有3.5升淡水。
甲叮叮蹲在院子里,手里的铁锹已经磨得发亮。她擦了擦额头的汗,看着面前这个一米见方的土坑,满意地点点头。
"老周家的,你这是要挖地窖啊?"李嫂子趴在墙头,好奇地张望。
甲叮叮头也不抬:"做个蓄水池,雨季存水用。"
"啥?"李嫂子瞪大眼睛,"咱岛上都是石头地,存不住水的!再说。你还有两个大水池,你怕什么缺水呀?"
甲叮叮神秘地笑了笑,从角落里拖出一捆油布:"试试看嘛。"
接下来的日子,家属院里的人经常看见甲叮叮在院子里鼓捣些稀奇古怪的东西:用竹竿和油布搭成的奇怪装置,一排排倒扣的玻璃瓶,甚至还有用椰壳做的简易过滤器。
"疯了疯了,"许花摇着头对其他人说,"周副营长家的整天捣鼓这些,也不怕把院子挖塌了。"
但甲叮叮充耳不闻。她每天记录着各种数据:露水收集量、蒸馏器效率、土壤渗透率...那本厚厚的笔记本很快写满了一半。
旱季如期而至。连续三周滴雨未下,后勤部开始限量供水。家属院里,女人们排着长队领水,每个人只能分到可怜的一小桶。
"嫂子,你家水还够用不?"许花提着半桶水,忧心忡忡地问。
甲叮叮神秘地眨眨眼:"够用,我存了些。"
当许花跟着甲叮叮走进院子时,差点惊掉下巴——角落里整齐排列着六个大陶缸,每个都装满了清水!更神奇的是,院子里那个奇怪的装置还在不断滴出水来。
"这、这是..."
"太阳能蒸馏器。"甲叮叮轻轻拍了拍那个用油布和玻璃拼凑的装置,"一天能出三斤水呢。"
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飞遍整个家属院。当天下午,王干事就带着后勤部的人登门拜访。
"甲叮叮同志,"王干事严肃地说,"你这个发明,能不能教教大家?"
甲叮叮早有准备。她拿出那本写满数据的笔记本:"都在这里了。不过..."她犹豫了一下,"需要一些特殊材料..."
王干事大手一挥:"需要什么尽管说!师部特批了经费!"
就这样,甲叮叮成了岛上的"节水专家"。她带着家属院的妇女们,用最简陋的材料制作蒸馏器、集露布和简易过滤器。虽然每家的出水量远不如她的多,但总算缓解了用水危机。
周瑾出海回来那天,一进院子就愣住了——整个院子变成了一个巨大的"水利工程",各种装置密密麻麻排列着,连下脚的地方都没有。
"叮叮,你这是..."
甲叮叮从一堆玻璃瓶中抬起头,脸上沾着泥巴:"回来了?正好,帮我抬一下这个缸。"
周瑾哭笑不得,但还是乖乖挽起袖子。当他看到缸底那个精巧的过滤装置时,眼睛突然一亮:"这是...活性炭过滤?"
"嘘!"甲叮叮赶紧捂住他的嘴,"就是些烧过的椰壳和沙子。"
夜深人静时,周瑾搂着甲叮叮,轻声问:"怎么突然想起搞这个?"
甲叮叮靠在他怀里,叹了口气:"不想再过那种一盆水用三天的日子了。"她顿了顿,"而且...这样比较安全。"
周瑾明白她的意思。在这个特殊的年代,与其藏着超越时代的技术,不如用最原始的方法解决问题。他紧了紧手臂:"明天我帮你改进一下那个蒸馏器。"
"不行!"甲叮叮猛地坐起来,"你那些'改进'太显眼了!"
周瑾委屈地撇嘴:"我就加个铜管..."
"铜管?"甲叮叮瞪大眼睛,"你知道现在铜多金贵吗?"
两人正争执不下,院门突然被敲响。王干事的声音从门外传来:"甲叮叮同志,师部领导想见你!"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