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幻言 仙侠 穿越 悬疑 科幻 都市 其他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荔枝免费小说 > 穿越 > 大明第一相 > 第8章 县学

大明第一相 第8章 县学

作者:半半道人 分类:穿越 更新时间:2025-07-04 18:43:06

刘敦书一愣,深深地看了李步蟾一眼,展颜笑道,“好,听你的,读书!”

李步蟾也取出一本《左传》,“咱们一起读书,读累了再弈棋!”

刘敦书其实并不喜围棋,刚才之提议,是因为李步蟾喜欢围棋,怕李步蟾心下忐忑,而特意而为的散心之举。

但刘敦书在上月刚刚过了县试,一个月后就要赴长沙府试,时间金贵之极,请他随同去县城都是无奈之举,怎敢让他再虚掷时间荒废学业?

说话间,船头一声号子,船身一颤,船开动了。

从船舱往外看去,一排纤夫身着短衣,粗硬的麻绳勒在肩头,手脚的肌肉绷紧,黑硬如铁,前倾的身子汗光闪烁,远远地就肉眼可见的热气蒸腾,犹如一排行走的火炉。

船尾的船工操着长长的船橹,也是奋力地摇动着,不多时就汗如雨下,辣得眼睛时开时阖。

潇湘有湘、资、沅、澧四水,以资水最险最恶,稍有山风从峰峦中逸出,奔行河面,便卷起浪头如山,一层一层的叠加,让客船仿佛在泥泞中挪动。

李步蟾心下暗叹,这就是穷人的卑微。

权贵可以用钱解决的问题,他们都要用血汗才能解决,要用尊严才能解决,甚至要用生命才能解决。

幸好,客船前行不过三刻,就拐而进入洢水,不用资水的险滩里航行了。

说起洢水,有名的当是洛阳的伊水。

洛阳的伊水发源于熊耳山南麓的栾川县,因贤相伊尹而得名。

巧合的是,安化洢水的发源地,也是浮青的熊耳山,只是没有伊尹这个贤相,就藏在深山,不为外人所知。

洢水是南北流向,从小淹往梅城是逆水行舟,虽然洢水不似资水那般险恶,水面开阔,水流和缓,但哪怕是张开风帆,船速也快不起来。

途中经过较大的镇子,客船都会停靠,慢慢地船舱中的客人就多了起来。

不过,上来的人见刘敦书二人是读书人,都体谅地没有往他们身边凑,而是宁愿蜷在船头船尾,静静地听他们读书。

上船的人大包小包的,多是黑茶。

大明允许边销的官茶,只有川陕二省,其它的都是私茶,这时候的安化黑茶,当然也是私茶。

不过黑茶在茶马古道上畅销,很多人宁愿冒着被砍头的危险也要贩卖黑茶,洪武年间的驸马爷欧阳伦,就是因为一次贩卖了十万斤黑茶,被老泰山朱元璋赐死。

两人行舟中间都没有下船,只是中途读书累了,在甲板上稍作休憩,随意吃了一点东西,又继续回舱读书。

一路顺风,波澜不惊。

到申时三刻,客船停靠在梅城东门外的码头。

待客人都下船之后,刘敦书带着李步蟾慢条斯理地跳上了码头,再轻车熟路地进城。

对于两人来说,县城都不陌生。

李步蟾在此整整生活了六七年,而刘敦书就更不用说了,他刚在县城住了半月,过了县试。

虽然坐了近四个时辰的船,很是劳顿,尤其是李步蟾,毕竟年岁太小,看上去已经有些萎靡了。

但是这时已是申时,再晚三四刻钟就是酉时,就是用晚饭的时间了,诸多不便。

他们这是去县学,带着刘诗正的信拜访教谕。

教谕是学官,都是科场正途出身,虽然没有品级,但在县衙中地位超然,县衙班子都要尊称一声“老师”。

但也同样是这种超然,让学官游离于县衙权力河水之外,只能守着儒学的一方井水。

安化县学的现任教谕石安之,更是一个“奇人”,他是弘治年间的进士出身,同年的官都是越做越大,只有他的官是越做越小。

石安之在观政后除官,是在苏州府吴县知县,那是天下一等一的肥县,让多少同年羡煞。

不知为何,三年考绩之后,他便迁为江西袁州府萍乡知县,虽然是上县迁下县,好歹都是七品正堂。

不知为何,三年考绩之后,他又被左迁长沙府善化县丞,成了一个八品佐贰官。

然而,不知为何,这个佐贰官又只干了三年,又迁为更加偏远的安化县,还是没有品级的县学教谕。

没想到,石安之到了安化,倒是“既来之则安之”了,这个教谕一当就是**年,跟泰山石敢当一般,安安稳稳,真是对了他的字号。

他的表字若素,自号不可翁。

这安化县说来也怪,知县是个举人,而教谕却是进士,说起来倒也是一景。只是不知道那钱知县与石教谕见面时,该如何叙礼?

一路上刘敦书给李步蟾介绍石教谕的过往,虽然笑语晏晏,但言语间很是尊敬。

他左一个“不知为何”,又一个“不知为何”,一个正经八百的进士,却在官场中一路走低,其中的原因自是不言而喻。

县学很快就到了,就在文庙以西百步。

安化县学始建于北宋,是章惇“开梅山”之后,由首任知县毛渐所建,当时屋宇简陋一切草草。

大明万象更新,洪武七年县学扩建,有了殿、庑、堂、斋,才有了眼前的气象。

县学的大门傍对洢水,门额上高题“安化县学”四字,笔力遒劲,字体宽博。

询过县学门子,说教谕应在后厅。

刘敦书带着李步蟾穿过二门及东西耳房,又过了前厅,李步蟾对着那块“耘桂惹香”的匾额看了一眼,并不曾驻足,又跟着刘敦书走到了后厅。

后厅是用来考核学生的,厅内高悬的匾额,写着“在兹”两字,意思是“斯文在兹”,告诫学生陶冶性灵,强勉学问。

不想石教谕却不在后厅,刘敦书有些傻眼,他并未进学,之前也没来过县学,只是从刘诗正那里知道了一些首尾而已。

想再找人询问,县学里却是人迹杳然,说起来县学再小,也是一个独立小王国,放在科举强县,上上下下也不下二十人。

但安化荒僻,举业不兴,以石安之的性子,又是一切从简,所以县学只不过一教谕一训导一膳夫一仆役一门子,加上他那一肚子不合时宜,倒成了地道的“六一居士”。

这时李步蟾听到外面廊庑有清扫之声,出来一看,一个仆役手持扫帚和簸箕,正在上下清扫。

上前一问,仆役指着月亮门外的花径,“沿此路去,听到敲棋之声,便可寻见教谕老爷了。”

喜欢大明第一相请大家收藏:(064806.com)大明第一相www.064806.com荔枝免费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