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祉看着胤祺迅速地找好了地方,并让人将其圈起来,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感慨。他叹了口气说道:“你们俩的事情倒是解决得挺快,可我和老十二的印刷厂却还不知道该建在哪里呢。”
胤祺微笑着拍了拍胤祉的肩膀,安慰道:“三哥,别担心。你看这块地如此之大,我们完全可以在学校的边上找个合适的地方建一座印刷厂嘛。虽然这里离京城已经有些距离了,但水泥路四通八达,交通还算便利。而且报纸本来就是要发往全国各地的,又不只是局限于京城,通过前面那条路正好可以通往其他地方呢。”
胤祉听了胤祺的话,觉得确实有道理,点头应道:“五弟,你说得很对。既然如此,那我们就回去把这件事告诉四弟吧。正好再过两个月,开春之后,土地解冻,就可以动工了。只是不知道四弟对于学校和印刷厂的建造有没有什么具体的想法和计划呢。”
四人经过一番商议后,终于达成了共识。他们迅速重新跨上马匹,朝着京城疾驰而去。然而,当他们抵达京城时,夜幕已经悄然降临,天色已晚。
经过短暂的讨论,四人决定不再进宫寻找胤禛商议此事,而是选择等待第二天上朝时,直接在朝会上将所有事情都敲定下来。
与此同时,另一边的胤禟在大朝会结束后,并没有像往常一样前往户部点卯。他径直返回府邸,一头钻进书房,开始埋头撰写奏折。
胤禟首先提到,在开放贸易之后,必须明确规定洋人只能在特定的地点进行贸易活动。如果他们无法遵守这一规定,将被禁止继续参与贸易。
为了方便洋人与大清百姓之间的交易,他建议在每个行省的省府内专门划出一块区域,作为交易场所。这样一来,既能集中管理,又能确保交易的有序进行。
此外,胤禟还提议从理藩院中挑选一些精通外语的官员,派遣到各个省府,负责教授当地学子外语。这些官员不仅要承担翻译工作,还要协助省府与洋人进行沟通和交流。
然后,胤禟提出在交易场所旁边建造一座座统一的小楼,专门供洋人短期租住。这些小楼将统一收费,既能为洋人提供便利的住宿条件,又能为朝廷增加一笔收入。
在经过深思熟虑并确定了贸易的地点、洋人的住处以及洋人与大清人沟通的方式之后,胤禟终于开始着手考虑收税的具体事宜。
胤禟深知收税的便利性对于整个贸易过程的重要性,因此他决定对各种西洋物品进行大致分类,并根据不同的分类设定不同的税收标准。
首先,他注意到西洋的钟表、玩具等机械物品,尽管这些年来通过乌拉那拉家的百宝阁已经有不少此类商品流入市场,但主要还是在达官贵族之间流传,民间的普及程度相对较低。考虑到这些物品的稀缺性和独特性,胤禟预计其定价应该不会太低。于是,经过一番权衡,他决定将这些物品的税收设定为利润的五成。
当然,胤禟也考虑到了西洋人可能会虚报成本的情况。然而,他对此并不担心,因为这些年来他一直跟随乌拉那拉家的船队出海贸易,对于这些物品在西洋的实际售价有着相当的了解。他自信地认为,想要在这方面欺骗他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西洋布、西洋丝绸以及一些鼻烟壶、玻璃制品等,由于乌云娜所开设的玻璃店铺的存在,玻璃制品的价格已经不再像过去那样昂贵。同样地,对于西洋布、西洋丝绸以及那些类似鼻烟壶的西洋珐琅彩器来说,它们也不再像以前那样稀有和珍贵。
基于这种情况,胤禟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将这些物品的税收设定为利润的四成。这样的税率既能够保证国家从这些商品的贸易中获得一定的收益,同时也不会给商家带来过重的负担,有利于促进商业的发展。
除了上述物品外,西洋的绘画等工艺品也被胤禟纳入了税收范围,并同样将其利润的四成作为税收标准。
此外,还有一些比大清更为先进的仪器,如显微镜、放大镜等科学仪器,这些都是乌云娜之前派出的船队从海外采购回来的。然而,这些仪器在过去从未在民间流传过,一旦被购入,都会直接送入宫中供皇室使用。
但现在,胤禟改变了想法,他认为不应该再阻止这些仪器在民间的传播。毕竟,民间有许多才华横溢、技艺精湛的能人异士,说不定他们在得到这些先进的仪器后,能够发现更多有价值的东西,为国家的科技发展做出贡献。
胤禟深思熟虑后,决定将这些物品的利润都设定为五成。这不仅能保证他获得可观的收益,同时也能给交易双方留下一定的利润空间,以促进商业活动的持续进行。
然而,对于那些来自西洋的珍奇异兽,胤禟心中却有些拿不准。虽然之前也有不少西洋商人将这类奇珍异兽运到大清,但购买的人却寥寥无几。通常只有一些四处巡回演出的马戏团会买下一只,用来吸引观众,让百姓们开开眼界。除此之外,大部分都是官员们购买后送进宫,给自家皇阿玛的万兽园增添新成员。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