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章 三路出击
【魏都洛阳。】
【曹叡对众臣道:“蜀国已三年不曾入寇。”】
【“今诸葛亮又率三十万大军,兵分五路,复出祁山。”】
【“如何抵挡?”】
【司马懿道:“陛下,诸葛亮连年征战,国力日渐衰落。”】
【“如今,已成强弩之末。”】
【“今闻,关羽之子关兴病亡,蜀军又少一员大将。”】
【“诸葛亮已乏良将可用。”】
【“他自视甚高,逆天而行。”】
【“以臣看来,不过是自取败亡,陛下不必多虑。”】
【曹叡不耐烦道:“话虽如此,只是如何退兵?”】
——“如何抵挡*6”
——“诸葛亮又又又又又来了。”
——“司马总结得很全面。”
【司马懿拱手道:“臣,托陛下洪福,当自往破之。”】
【“臣愿保举四人,随臣一同前往。”】
【曹叡问道:“爱卿保举何人?”】
【司马懿不偏不倚道:“夏侯渊四子,此四人乃文韬武略,胆识过人。”】
【“常思为父报仇,可委以重任。”】
【曹叡点头:“准卿所奏。”】
【“就命卿为大都督,调动各处兵马,领兵四十万,前往渭滨迎战蜀军。”】
【司马懿俯首叩拜:“是,陛下。”】
——“魏国真的家大业大啊,丞相要是动不动就有四十万,早打赢了。”
——“这时魏国随口一说40万,可见魏国实力多么强势。”
——“一边人才凋零,一边新人辈出,国力对比明显。”
——“好奇魏国有丞相职位吗,蜀汉有都督职位吗。”
【蜀军大营。】
【诸葛亮得知军情,召集众将道:“此番司马懿率军前来,在渭水之上搭起九座浮桥。”】
【“又命郭淮、孙礼总督陇西军马,在渭水以北驻扎,是怕我军切断陇道,咳咳……”】
【诸葛亮咳嗽了几声,端起水杯顾不得喝一口,接着讲道:“我军可佯攻北原,司马懿必领兵去救。”】
【“这时,我军乘机暗渡渭水,乘木筏顺流而下,放火烧断浮桥,以攻其后。”】
【“我自引一军,去夺占他的前营。”】
【姜维高兴道:“如得渭水之南,则进兵不难了!”】
【众将尽皆点头,佩服诸葛亮的用兵部署。】
——“我最爱的亮亮,你是阳了吗?多喝开水多睡觉哦。”
——“丞相快喝水。”
——“咳嗽,喉咙干,喝水也难受,讲话喉咙就发炎的感觉。。。喉咙难受太难受了。”
【诸葛亮喝了一口水,开始布兵:“魏延、马岱。”】
【“你二人率兵五千,速渡渭水,佯攻北原。”】
【“是!”二将领命。】
【“吴班、吴懿。”诸葛亮转身,“你二人多备火具,带领木筏兵,去烧浮桥。”】
【“是!”吴班、吴懿拱手领命。】
【诸葛亮:“王平、张嶷为前队。”】
【“姜维、马忠为中队。”】
【“廖化、张翼为后队。”】
【“兵分三路,去攻魏军大营。”】
【“是!”诸将拱手领命。】
【诸葛亮满脸希冀:“诸位将军,此战务必要获胜。”】
【“如此,则我军即可逼近长安!”】
——“武将还是不少,就是缺谋士。”
——“魏延这次竟然没有高见?”
——“蜀国还是牛的啊,屡次和强魏旗鼓相当。”
【蜀军各路兵马,按照诸葛亮吩咐,各自出发。】
【孙礼见蜀兵杀来,得意地传令撤兵。】
【魏延、马岱杀入魏军寨中,见魏寨空无一人,魏延吓得冷汗直流:“不好,快撤!”】
【魏延大军刚撤,郭淮、孙礼就率军追杀了上来。】
【魏延大军逃至半路,司马懿已率领大军挡在了大道之上:“魏延,还不下马投降!”】
【“诸葛亮苦心设计,命你佯攻我寨,暗中派人顺水来烧我浮桥。”】
【“名为乱我之后,实为攻我之前。”】
【“此计可瞒得过别人,岂能瞒得过我司马?”】
【“还不快快下马受降!”】
【魏延与马岱窃窃私语:“司马懿识破丞相妙计,如何是好?”】
【马岱道:“只有拼死冲出。”】
【二将对视一眼,一齐大喊:“杀!”】
——“司马懿:魏字旗?自己人?”
——“司马懿有个本事,居然看穿了丞相的计策。”
——“马岱:怎么不叫我投降,我不要面子吗?”
【深夜,蜀军大寨。】
【诸葛亮担忧地在寨门口等候着军情。】
【费祎上前,为丞相披上一件披风挡寒。】
——“亮亮太可怜了,过于执着,如果好生养精蓄锐,也许蜀国最强能赢。”
【吴班、吴懿乘坐木筏,悄然接近魏军浮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