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风吹过,何雨天站在小学楼顶,
那点刚刚冒头的成就感,迅速被后续无穷无尽的麻烦事给冲淡了。
“妈的,这比跟洋鬼子斗厨艺、玩音乐、甚至挖金矿都累心。”
他嘀咕了一句,“老子是来享受人生的,不是来当救世主的。”
他是真想撂挑子不管了。
但一想到自己好不容易搞起来的这点局面,一旦自己撒手,高价收购停止,
那条“神路”就成了摆设,刚点燃的希望之火恐怕会瞬间熄灭,
那些拿到点甜头的村民可能会更失落。
这系统离了他,崩塌得会比建立起来还快。
“不行,得找几个牛马……呃,是找几个管理者来替我操心。”
何雨天摸着下巴,思维发散。
他需要的是能真正“造血”的人,能建立本地企业、完善市场机制的人。
其实这些人,机关里大把。
可让他接触有关人员,致亡率有点过高啊。
一个念力者,能判善恶,顺手处理几个很正常。
多少有点,水至清则无鱼的无奈感。
何雨天无人可用。
想着想着,他的念头就转回了四合院。
那三位大爷的形象浮现在眼前——易中海、刘海中、阎埠贵。
剧里到了90年代,这老三位还能精神抖擞捡废品搞创收,说明精力旺盛,
而且对“管事”和“利益”有着极大的热情,妥妥的牛马……呃,管事大爷。
一个想掌控一切,一个想当官过瘾,一个精于算计。
这组合,一人扔一个村里去,不正合适吗?
让他们互相别苗头去,省得在院里整天琢磨鸡毛蒜皮。
想到就干。
何雨天穿上翼装,身形一闪,下一刻就出现在了四九城四合院里。
他把三位大爷请到自家东跨院屋里,沏上好茶,直接开门见山。
把自己的试点计划和遇到的困境说了。
最后抛出目的:“三位大爷,您三位都是院里德高望重的长辈,见识广,有威望。”
“我想请您三位出山,一人帮我管一个试点村。”
“不用您三位下地干活,就帮我盯着,配合上级干部,指挥村干部,
组织生产,管理账目,协调关系,再培养几个本地可靠帮手。”
三位大爷一听,都愣住了。
刘海中第一个反应就是脸色一沉,小眼睛眯起来:
“雨天,你这是什么意思?嫌我们几个老家伙在院里碍眼了?想把我们支到农村去?”
他觉得自己二大爷的权威受到了挑战。
何雨天直接被逗笑了,也没客气:“二大爷,您想多了。”
“我要真想赶你们出去,用得着这么麻烦?还用得着给您一个村管?”
“我直接打个响指……呃,直接打个电话,有多少人抢着来给我干活?”
三人顿时想起眼前这位的主,可是能让聋老太太自杀、能让许大茂他们服服帖帖的人。
关键是“何家那位”……小心思立刻收了起来。
易中海沉吟道:“雨天,不是我们不帮。”
“只是……我们几个老骨头,去了农村,人生地不熟,那些村干部能听我们的?”
何雨天喝了口茶,
“一大爷,您放心,村里的农产品销售渠道捏在我手里,钱是我发的。”
“他们可以不听您的话,除非他们想让那些山货烂在家里,鱼虾臭在塘里。”
“谁跟钱过不去?”
阎埠贵最关心实际利益,推了推眼镜:
“那个……雨天啊,这工资待遇怎么说?还有,我们这伙食……农村条件艰苦啊。”
他得先把成本算清楚。
“三大爷,伙食村里会负责,绝对亏待不了您。工资嘛,”何雨天伸出三根手指,
“基本工资这个数,三百块一个月。”
“年底看您管的村子效益,利润的百分之五,作为管理者的奖金,这个由您安排。”
“我保证,只要您用心干,收入绝对是村里头一份,比四九城绝大多数工人都高。”
三百基本工资!还有百分之五的利润分红!
阎埠贵心里的小算盘打得噼啪响,
眼睛瞬间就亮了,这比他退休工资高到不知哪里去了!
何雨天又加了一把火,画了张大饼:
“三位大爷,你们想想,这不仅仅是赚钱。”
“你们这是在帮一村人致富,是在积德行善,毕竟你们以前那么缺德……呃,??!一时口快。”
“等村子真发展好了,集体经济壮大了,不得给功臣们考虑养老问题?”
“你们三位,将来村里不得给你们养老?村里人想不起来,你们也可以主动一点嘛。”
“所以啊,你们也得用心培养几个本地可靠的年轻人,将来有人接班,你们也能时常回院里享享清福。”
最后,他语气微沉,带着一丝警告:
“当然,丑话说前头。该拿的,一分不会少你们的。”
“但不该拿的,手别伸。账目我会派人定期审计。”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