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幻言 仙侠 穿越 悬疑 科幻 都市 其他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荔枝免费小说 > 都市 > 1949受伤转业再上抗美援朝 > 第647章 吴仁德的黄昏

整个下午,吴仁德就坐在那里,承受着一浪高过一浪的批判。

会场的空气灼热而粘稠,压得他几乎喘不过气。

当王明再次斥责他迷信德国标准时,吴仁德再次试图解释:

“小王啊…咳咳~王明同志,请允许我解释一下……选择德国标准并非盲目崇拜。

我们正在设计的这台铣床,其底座刚性要求极高,公差配合必须精确到更精细级别,否则会影响整机寿命和加工精度。

在某些关键部位的配合公差上,范围确实偏大,不够严谨……”

“不够严谨?”李振海打断他,语气不像之前那样粗暴,反而带着一种“摆事实讲道理”的姿态,

“仁德同志,你口口声声说我们自己的标准‘不够严谨’。

那我问你,东北大连第一机床厂不久前成功试制的新型铣床,采用的就是我们自己的标准,现在已经顺利投产,工人同志们反映十分良好。

这你怎么解释?难道我们自己的实践,比不上洋人书本上的几个数字吗?”

这个问题切中要害,会场里不少人点头。

吴仁德一时语塞,但随即争辩道:“那台机床的工况和设计要求与我们不同,不能简单类比。

在更高精度的领域,我们必须……”

“必须什么?必须照搬德国那一套?”王明接过话头,这次他的批判有了更多“事实”支撑,

“吴总工,大家不是反对学习外国的经验。

但你公开说‘国内的技术水平落后德国至少二十年’!

这种言论,难道不是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难道不会打击我们年轻技术员自力更生的信心吗?”

这番话引起了更多人的共鸣。

一位中年女技术员也低声说:“是啊,吴总工有时候是有点……总觉得外国的月亮比较圆。

上次我提出一个改进方案,他看都没仔细看,就说‘这种思路德国人早就试过了,行不通’。

您这是不是太过于崇洋媚外了………”

吴仁德的脸涨红了,他意识到这些批评并非完全空穴来风。

他急于引入先进技术,有时确实言辞过激,忽视了政治影响和同志们的感受。

“我……我承认,我说话可能不够注意方式方法,但我绝对没有贬低我们自己同志的意思,我只是想尽快缩短差距……”

“差距是要缩短的,”李振海的声音变得沉重,“但靠什么缩短?

是靠跪在地上把洋人的标准奉为金科玉律,还是靠我们自己的双手和头脑,在实践中摸索、总结、提高?

吴仁德同志,你的问题不在于使用德国标准,而在于你的思想深处,对我们自己的力量缺乏信心,对工人阶级的创造力缺乏认识!

你这种‘技术至上’、‘专家治国’的思想,本身就脱离了群众,脱离了实际!”

吴仁德张了张嘴,发现自己这些纯粹从技术效率出发的辩解,在这种指向思想根源、群众感情和民族自信心的批判面前,显得如此单薄和苍白。

未等吴仁德反应辩驳,李振海直接拍棺定论:

“吴仁德,你现在选择了躺在旧社会,反动出身和洋人的技术上睡大觉,是在拒绝思想改造,抗拒无产阶级的领导,你的问题,是严重的立场问题。”

会议结束时,李振海正式宣布:“鉴于吴仁德同志的问题严重,经运动领导小组研究决定,即日起,暂停其总工程师职务,居家审查,交代问题,希望其他同志引以为戒,深刻反省!”

散会后,没人敢跟吴仁德说一句话,人们像躲避瘟疫一样从他身边快速走过。

他独自一人坐在空旷的会议室里,直到夜幕降临,才失魂落魄地走出来。

冰冷的夜风吹在他脸上,他却感觉不到丝毫寒意,因为内心的冰冷早已透彻骨髓。

他想到了自己绘制的图纸,想到了国家急需的工业设备,更想到了自己可能永无翻身之日的未来。

在极度的恐惧和无助中,他唯一能想到的,就是去找那位一直重视技术、敢于用人的陈书记。

当晚,陈朝阳在家简单吃了口饭,正准备梳理江都基地下一步的技术规划,门外传来了李赤水与来客的低语。

不一会儿,李赤水轻轻敲门进来,脸上带着凝重。

“书记,是设计院的吴仁德总工程师,说一定要见您。”

“吴工?”陈朝阳微微一怔,放下手中的笔。

吴仁德是留德归来的机械专家,郑教授都多次称赞他是不可多得的人才,是他工业体系里一颗重要的专家。

这么晚直接找到家里来,绝非寻常。

“请他进来。”

吴仁德被李赤水引进来时,完全没了平日的学者风范。

他脸色惨白,好似一下子老了十岁,手里捏着的一顶旧呢帽几乎被他攥得变了形。

“陈书记……对不住,这么晚来打扰您……我,我实在是……”吴仁德的声音带着无法抑制的颤抖,话都说不连贯。

陈朝阳心中一沉,指了下旁边的椅子:

“吴工,别急,坐下慢慢说。

赤水,给吴工倒杯热水。”

他很快意识到,恐怕是这场风暴,已经刮到了这位老技术人员的头上。

吴仁德哆哆嗦嗦地坐下,捧着李赤水递过来的搪瓷缸,温暖似乎稍稍驱散了一点他周身的寒意。

这才说明来意:“陈书记………今天下午,设计院开了批判会,有人……有人贴了我的大字报,说我是‘洋奴’,是‘封建买办思想的残余’,

就因为我坚持说德国的一套公差标准更合理,说这是‘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他们还翻旧账,说我父亲在晚清衙门里当过差……”

“……陈书记,我回来,就是想把这点本事献给国家,我从来没想过反对谁,我的一切知识,都是为了建设新社会?

怎么现在……怎么就成了‘思想蛀虫’了?”老人抬起头,眼中是巨大的困惑、委屈和一种恐惧。

陈朝阳听着,脸色逐渐沉了下来。

喜欢1949受伤转业再上抗美援朝请大家收藏:(www.064806.com)1949受伤转业再上抗美援朝荔枝免费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