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麦麦一到公司,立即不顾身体的不适,忙碌起来。
她先去各个部门转了一圈,又叫各部门领导去开复工动员会,重申年后的各项重点工作。
陈长河没有参加会议。
他随便转了转,和费松、庄莉、李媛媛等熟人打声招呼,便去了自己的办公室。
他在公司里没有担任任何职位,却有一间办公室,就在沈麦麦的总经理办公室隔壁。
来到办公室里,他从桌子上取出几份资料文件,以及自己的笔记本,翻看斟酌一番后,取出几页稿纸,缓缓写了起来。
《关于东西部地区扶贫协作的研究》。
这是他接下来要写的这篇文章的题目,也是他下一阶段的重点研究课题。
此前,从1991年初到1992年底,连续两年时间里,他一直都在围绕着国企改革工作开展研究。
理论研究方面。
他前后发表了二十余篇论文,在他的指导下,整个江北大学经济研究中国企改革课题组陆续发表了超过50篇论文,取得了相当丰硕的研究成果,成为了国企改革理论研究工作方面的扛把子。
在实践方面。
他通过自己国家经济改革委员会咨询顾问和江北省经济建设咨询委员会委员的身份,以及江北大学与沧明区政府之间的合作渠道,做出了许多贡献,为多个企业的改革和转型提出了切实有效的指导性意见,许多意见在实施后收到了非常理想的效果。
并且,他还往多个进行股份制改革的企业进行了投资,起到了良好的投资模范带头作用。
在他的领导下,整个课题组,乃至整个经济研究中心也取得了许多理论实践相结合的耀眼成绩。
江北大学经济研究中心,已经成为了校企合作、校地合作模式的示范单位。
总而言之,在国企改革方面,他所作出的贡献已经非常多了。
基本上达到了他目前可以做到的“极限程度”。
往后,他固然还可以领导着国企改革课题组,继续在这项工作中做出成绩。
但大概率只会是一些“平平无奇”的成绩,不会取得什么重大突破。
因此,接下来,他打算除了继续在国企改革领域深耕外,再给自己增加一项研究工作,那就是关于东西部地区扶贫协作的研究。
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加快东西部对口扶贫协作工作的实施进程,比前世更加提前改善地西部地区的经济状况、西部老百姓的生活条件。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我国经济开始快速发展。
不过,在经济总量持续扩大、综合国力稳步提升的同时,区域经济发展失衡的问题愈发突出。
东部地区实现快速增长与社会进步的过程中,西部地区却普遍存在贫困现象。
以下几项数据,能清晰反映出东西部的差距及西部的贫困状况。
第一项是经济增速……第二项是人均收入……第三项是……”
陈长河先列举出了年前就整理好的各项数据,继续往下写。
“东西部地区发展差距制约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协调、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西部地区已经成为阻碍我国经济社会整体水平向更高水平提升的短板。
西部地区的贫困和落后,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是面积广袤但区划复杂。
二是资源丰富但生态脆弱。
三是人口稀少但民族众多。
四是历史悠久但思想保守。
五是国境线长但邻国落后。
除此之外,还有着一个不容忽视、甚至更为关键的因素,即国家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调整。
我国成立早期,针对中西部地区发展落后的现状,实行了向内地倾斜的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战略,在内地开展了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以及重点企业内迁工程,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区域经济失衡发展的趋势。
然而,改开之后,在‘两个大局’战略和‘部分先富’的构想指导下,国家开始实施鼓励东部地区优先发展的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战略。生产力布局重新向东部地区倾斜,生产要素和扶持政策大规模向东部地区集聚,经济自生能力尚未巩固的西部地区的发展在东部地区率先开放、率先改革和率先发展的过程中再次被边缘化……”
写完西部地区贫困的种种原因后,陈长河开始讲述国家为了改善西部贫困地区的经济状况,已经做出的一些举措,以及东西部帮扶工作的发展历程。
“1978年12月,中央政府就在提出‘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观点的同时,表示国家应当从各方面对西南、西北等落后地区给予帮助和支持。
1979年4月,中央召开全国边防工作会议,总结了建国以来民族工作的经验教训,提出了边疆地区经济、文化建设要加快发展的任务。
7月,中央以中发(1979)52号文件批转了这个会议报告,要求组织内地省市对口支援边境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