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颖和曼曼也经常对我提起你们。”
陶露笑吟吟地伸出手,先与沈麦麦握了握:“麦麦,很高兴与你见面!”
又与陈长河握了握手:“陈老师,您的大名,即便没有晓颖和曼曼讲,我也早已经如雷贯耳了,很高兴认识您!”
“不敢当,我也很高兴认识你!”
陈长河与她握了握手:“露姐,你和晓颖姐、曼姐是同一个专业的吗?”
“对,经济学专业。”
陶露笑道:“还望陈老师多多指点。”
“不敢不敢……”
“就算是我们老师,在您面前恐怕也只有被指点的份,您在我面前说不敢,可真是折煞我了。”
陶露笑道,没有继续这个话题,而是说道:“晓颖和曼曼不在宿舍,今天她们诗社有个读诗会的活动,她们去参加了……她俩像陈老师您一样,成绩好,还非常有文艺才华。”
“过奖了。”
“我是去叫她俩过来,还是带你们去找她俩?”
“你把位置告诉我们,我们去找她俩就可以了,不用麻烦你了。”
“不麻烦的。”
陶露微微一笑:“既然如此,我带你们过去吧,他们在图书馆外面的一处草地上,我们直接过去。”
“谢谢。”
陈长河和沈麦麦拎着一堆礼物,跟着陶露行走在学校里。
“麦麦,你们的奶茶店,开多少家了?”
路上,陶露询问。
“15家。”
沈麦麦说道。
今年下半年,他们又在翠文区和沧明区开了几个店,目前一共有15个店面。
并且,市面上已经出现模仿他们的奶茶店了,不过都是些小作坊,还没有品牌奶茶店的出现。
“我记得你上次来信时,说你还在一个公司里做副总。”
陶露说道:“一边管理公司,一边管理这么多家店,麦麦,你真是了不起,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哪能呢……我哪能和你们比……”
沈麦麦不好意思地笑道:“你们可是清园大学的学生,真真正正的天之骄子。”
“什么天之骄子?”
陶露笑道:“毕了业也就是去单位上班、工作,论专业学术,比不上陈老师,论赚钱养家,比不上你。像你和陈老师这种既有名望又有钱的生活,我是羡慕也羡慕不来呦!”
“哪能呢?”
沈麦麦笑道:“清园大学的学生说这种话,未免也太谦虚了……”
与沈麦麦聊了几句后,她又与陈长河搭话:“陈老师,您写的那本《情书》,我已经看过了,非常非常喜欢!”
“谢谢!”
“您去过倭国?”
“没有。”
“那您可真厉害,小说里面有许多关于倭国生活的细节描写,特别真实,我还以为您在倭国生活过一段时间呢。”
“都是通过其他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了解的,我也不清楚是否真实。”
陈长河笑道:“你说特别真实,是去过倭国吗?”
“去旅游过。”
陶露说道:“去过两次,一次待了一周,一次待了半个月,也算是对倭国有一点点浅显的了解。说起来,我的毕业论文就是关于倭国这次经济危机的分析……陈老师,不知能否请教您,倭国的这次经济危机,会持续多长时间?”
“我对这方面没什么研究。”
陈长河稍作沉吟:“不过……粗略分析的话,应该会在十年以上。”
“这么久?”
陶露惊讶道:“您做出这个分析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第一,结构性矛盾积重难返。比如人口老龄化,企业治理僵化、通缩螺旋。”
“第二,政策效果的局限性,倭国计划推出45亿日元规模的各项计划来刺激经济发展,但这些钱能够落实下来多少,是要打个问号的。或许不到50%,也或许甚至不到30%。”
“第三,随着包括我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倭国的传统制造业,比如钢铁、纺织等,竞争力大幅下降。如果不能及时完成经济转型,那么经济发展就会陷入困境,增速缓慢……”
“那以您所见,他们可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推动经济发展,尽快走出经济危机呢?”
“倭国与我国的国情有很大的区别,要分析措施,要先了解其国情……”
二人聊了一路关于倭国经济,快走到图书馆时,结束了话题。
“陈老师,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陶露目光灼灼地看着陈长河,钦佩道:“陈老师只言片语,便令我拨云见日,感觉写这篇论文的思路一下子清晰了很多!”
陈长河笑笑:“过奖了。”
“陈老师,前面就是图书馆。”
陈露带着他们来到图书馆一侧,只见在不远处的草坪上,聚起了二三十名青年男女,围成了一个大圈。
此时,一名女生正手捧着一个笔记本站在圈中央,声情并茂地朗读着一首诗歌,其他人都安安静静地听着,时而女生朗读到一句比较有文采的句子,或者情绪比较饱满激动的时候,大家就会鼓掌喝彩。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