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豆浆机是靠谱的正经产品,赵宝钢也就放心地联系了葛悠和吕丽苹。
葛悠倒是在家里闲着呢,但吕丽苹下午有事,于是几人约好了傍晚去某个饭店见面谈事情,还顺便通知了冯小钢。
陈长河和沈麦麦把那台豆浆机留给赵宝钢后,暂时告辞离开。
然后,他们回到家里,取了三台豆浆机,在临近赵宝钢下班的时间抵达京城电视艺术中心门口,等待赵宝钢出来。
片刻后,赵宝钢下班了,是和冯小钢一起出来的。
四人一起来到约定好的饭店。
到了饭店门口一看,葛悠和吕丽苹已经在饭店大厅里面等着了。
赵宝钢为他们互作介绍。
葛悠和吕丽苹的资料,陈长河很熟悉,来时路上也对沈麦麦讲过。
他和沈麦麦的资料,葛悠和吕丽苹是不清楚的。
赵宝钢也知道这一点,于是着重介绍了陈长河、沈麦麦。
得知陈长河年纪轻轻竟然取得了一堆成就,而沈麦麦也是一个价值千万的公司副总,还经营着多家店铺后,葛悠和吕丽苹都挺特别惊讶。
他们在刚看到陈长河沈麦麦的年龄如此年轻时,还有些担心这会是一个不靠谱的企业、不靠谱的代言。
但了解到陈长河沈麦麦的情况后,二人不约而同地收起了轻视之心,非常客气地打招呼问好。
众人来到饭店包间里面。
点完菜后,在等候上菜的功夫,沈麦麦把三台豆浆机取出来,分别送给葛悠、吕丽苹和冯小钢,并向他们介绍了豆浆机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葛老师,吕老师,二位可以先把这豆浆机带回家里,明天早上按照使用说明试用一下,决定要不要代言这个产品,然后咱们再谈后续。”
沈麦麦笑道。
她没有因为有赵宝钢的介绍,便急着催葛悠和吕丽苹答应代言,而是信心十足地让二位老师先去试用产品。
这种做法让葛悠和吕丽苹非常舒服,对产品的性能也有了更多期待。
于是,二人答应明天早上会对产品进行试用,然后打电话联系沈麦麦——福临园的家里,也是安装了电话的。
说起来,这年头虽然有大哥大了,而且被当作身份象征,很多大老板都喜欢在腰间别一个大哥大充门面。
但陈长河用不习惯那玩意。
块头大,重量沉,带在身上像个累赘似的。
而且这玩意的通话中断率很高,即便是在云海市这种大城市里,也经常打着打着就断线……用户体验实在一般。
所以陈长河懒得买。
就用电话。
等到将来G**手机上市的时候,直接买手机就得了。
至于BB机,他倒是打算买一个,以备日后在外搞调研的时候使用,一旦谁有急事,可以联系到他。
暂时聊完代言的事情,酒菜上来,众人便开始吃菜喝酒,东拉西扯地闲聊天。
“哥们……”
酒过三巡,赵宝钢拍拍陈长河的胳膊,竖起大拇指:“你们找葛悠和丽苹代言,真是太特么明智的选择了!
我告诉你,我们这《编辑部的故事》,收视率肯定低不了!
到时候节目一播出,别的地方不敢说,起码在京城及周边地区,他俩绝对是大明星!
你们这豆浆机来了京城,就等着变成畅销产品吧!”
“我们也是相信赵老师你的导演水平,以及葛老师和吕老师的表演水平,才特意做出的这个决定。”
陈长河笑道。
如果只是朋友聚会,他肯定会说一些“我感觉远不止在在京城及周边地区会火,肯定能火遍大江南北”之类的话。
但沈麦麦明天还得谈代言费呢,他如果把《编辑部的故事》捧得太高了,不利于明天的代言费谈判。
在附和了一句后,他换了个话题:“《编辑部的故事》已经拍完了,赵老师下一步有什么打算吗?”
“电视剧播出后还会有一些工作,我暂时还没打算启动新项目。”
赵宝钢说道:“不过,关于下一部剧拍什么,我倒是有些想法。前段时间我看了一部小说叫《过把瘾》,感觉挺有意思的,很合我的胃口。而且这部小说的很多场景设计都非常适合直接改编成剧本……我想考虑一下这个项目。”
陈长河忍不住乐了。
我这小说,就是参照着你的电视剧写的。
虽说赵宝钢不是编剧,但其身为导演,对电视剧内容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尤其是各种台词以外的场景描写、环境描写、人物举止动作的细节描写,肯定很多都是赵宝钢的手笔。
这种情况下,赵宝钢当然觉得《过把瘾》合胃口了!
至于非常适合改编成剧本,也是这个原因,他是按照电视剧写的,一个接一个的场景,大部分都是电视剧里面的,只是把它们改成了小说的文字描述语言。
拿他的小说去拍电视剧,只需要把小说的内容格式切换为剧本格式,再稍加修改,轻轻松松就能搞定。
“你笑什么?”赵宝钢诧异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