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刻后。
沈麦麦俏脸通红地坐起来,整理着自己稍显凌乱的衣服,咕哝道:“亲就亲,手还不老实……哼!”
陈长河嘿嘿一笑,刚要说话,敲门声响了。
“哥——姐——”
陈长江在外面大喊。
“听见敲门了。”
陈长河过去把门打开,道:“以后先敲门,稍等一下没人开门,再喊也不迟。”
“知道了。”
陈长江咧嘴一笑。
“你俩收拾好了没?”陈长河问道,看了看陈强。
“嗯嗯,收拾好了。”两个人齐齐点头。
“走,一起去买点儿东西,回来做午饭。”
四人出去采购了一堆食材回来,有鸡有肉有菜,以及各种香料、调料。
当然少不了豆筋和豆皮。
回到家里,下厨。
厨房比较宽敞,沈麦麦一边指挥陈长江和陈强处理食材,一边切肉,一边旁观陈长河鼓捣零食。
陈长河说的零食,其实就是辣条、辣片。
这种许多80、90后小时候的回忆,其实在九十年代初还没有被发明出来。
或者说,可能在某些地方,有类似的做法。
但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名称,没有传播开来,更没有形成市场。
如果家里能够把这个生意做好了,未来大有可为。
“我要做的这种零食,叫做辣片、辣条。”
陈长河一边收拾那些香料,一边向沈麦麦介绍。
“辣片,就是在片状的豆皮上面裹上辣油,辣条就是在条状的豆筋上面裹上辣油。
通过这种方式,让辣油的辣味、香料味、油脂味和豆制品自身的香味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种风味绝佳的小零食。
做辣条和辣片,辣油是灵魂,是重中之重。
就像咱们做的香辣味串串香底料一样,辣油的滋味要丰富、要浓重、要有层次感,这就需要使用多种香料。
红花椒、青花椒、小茴香、孜然、八角、桂皮、草果……全部打碎成粉。
取一个大点的盆,加入粗辣椒粉和细辣椒粉……给我拿盆。”
“哦哦……这个行不行?”
“小一点,换个更大的。”
“这个呢?”
“可以,拿来吧。”
“给。”
沈麦麦把盆递过来,好奇道:“为什么要加两种辣椒粉?”
“粗辣椒粉增辣,细辣椒粉提香增色。做很多香辣风味的零食和菜肴,都会用到这个技巧,有时候为了辣味的层次更多,甚至要根据辣椒的品种,加入三四种不同的辣椒粉。”
“哦哦……”
“再加入盐、白糖、味精等调料,还有芝麻,再加入刚才打好的料粉,搅拌均匀。现在加入白酒……”
“白酒起到什么作用?”
“两个作用。第一,增香。第二,待会儿泼热油的时候,不容易把这些料产生糊味。
但是要注意,加了白酒后的调料面,泼热油的时候容易溢,这就是我为什么要你拿个大盆。
如果没有加入白酒,就不会有这个问题了。”
“因为热油会把白酒里的水汽和酒精烫得蒸发,把热油往上顶,所以会溢,是吧?”
“没错,真聪明!”
陈长河轻轻刮了一下沈麦麦的鼻子,又道:“接下来开始烧油。”
他继续一边操作,一边讲解。
“锅内加入菜籽油,下葱姜蒜和洋葱,再加入香叶、白蔻、香茅草。
开小火慢慢炸,一直炸到这些香料全部干黄干黄的,把它们的味道都吸入油里面了,把这些香料捞出来。
现在稍微冷却一会儿,降一降油温。”
趁着油温下降的时间,他炒了两道菜,转回头试了试油温:“差不多五六成油温了,这个时候就可以倒入调料面里了。”
热油一倒,滋啦一声,香辣气息顿时在厨房里弥漫开来。
“好香啊!”
沈麦麦惊叹道。
正在扒蒜的陈长江把脑袋伸过来:“嚯,这红艳艳的,瞧着就有食欲!”
陈强手里握着一把韭菜,也凑过来看,连连点头:“蘸馒头肯定好吃!”
二人说罢,还不约而同地吞了吞口水。
“待会儿更好吃。”
陈长河笑道:“继续干你们的活,等我做好,你们敞开了吃。”
“嘿嘿,好。”
两个人继续打下手。
沈麦麦炒青菜。
陈长河则往另一个灶上面坐了口锅,烧水。
先把豆筋拿出来,稍微泡了几十秒冷水,沥干水分,待锅里的水烧开冒气后,将豆筋放在篦子上蒸几分钟。
豆筋蒸软蒸透,放入盆中,倒入辣油,搅拌均匀。
豆皮不用蒸,直接用热水一烫,捞出沥水,倒入辣油,搅拌均匀。
“零食OK啦,快来咪西吧!”
陈长河将辣条辣片各一盆端到外面的餐桌上:“你们去尝尝吧,我来炒菜!”
沈麦麦三人早就期待不已了。
闻言立刻洗了洗手,去餐厅品尝。
沈麦麦捏了一根辣条,咬了一口。
辣条上面裹着大量辣油,咬下去的时候,有一种微微的爆汁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