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大的英军阅兵游行整整持续了两个多小时!英国第一米德尔塞克斯团机械化龙骑兵营,以其崭新的装备和昂扬的士气,绕着天津英租界的主要街道整整巡游了一大圈。
钢铁履带碾过百年前铺就的石板路,震天的军乐和引擎轰鸣声,惊醒了这座饱经沧桑的城市。
数十万天津百姓,无论是租界里的侨民、商人,还是华界的普通市民、苦力,几乎倾城而出,挤在街道两侧,目睹了这场前所未见的武力展示。
所有人的内心,都被英**队那锃亮的先进武器、那整齐划一、如同机器般精准的军容,以及那无声却磅礴的威慑力,深深震撼!
在中国,尤其是在华北这片土地上,几百年来一直流传着一句老话:“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
自民国建立这二十多年来,政局动荡,军阀混战,你方唱罢我登场。无论是北洋时期那些耀武扬威的各路大帅、督军,还是后来北伐成功的革命军,当官的或许还能一身将校呢,皮靴锃亮,看上去人模狗样,精神抖擞。
可底层的士兵就惨了,待遇极差,被称为“丘八”。通常是一人发一件俗称“二尺半”的粗布军装,常年得不到换洗,早已是油光锃亮、破烂不堪,远远就能闻到一股汗馊和污垢混合的酸臭味。据说裤裆里搓一搓,都能搓出泥丸来!
如果不是肩膀上还勉强背着一杆老掉牙的的“汉阳造”或更老的“老套筒”,这些大兵们的狼狈模样,和街边乞讨的乞丐比起来,也是不遑多让,甚至更惹人厌烦,因为他们还多了份欺压百姓的恶习。
而今天,英**队的这次阅兵游行,彻底颠覆了所有围观中国百姓的固有认知。他们第一次如此直观地看到,原来这个世界上,竟然还存在这样一支军队!
士兵们军服笔挺,装备精良,面色红润,步伐有力,眼神里带着一种他们无法理解的自信和优越感。尤其是那些扛着炮、自己能在地上轰隆奔跑的“铁房子”——坦克,更是超出了许多人的想象极限。那么大的一个铁家伙,不用马拉人推,自己就能跑得飞快,还能转弯,炮管子粗得吓人,这简直是神话里的东西!许多老人甚至偷偷在心里嘀咕,这洋人的玩意儿是不是用了什么妖法。
“瞧瞧!瞧瞧人家这兵当的!就他妈这身行头,得值多少大洋啊!”
“啧,你看那铁车,好家伙,这要是撞过来,城墙也得塌了吧?”
“怪不得洋人横,有这玩意,谁他妈的不服啊?”
窃窃私语声中,充满了惊叹、羡慕,还有一丝难以言喻的自惭形秽。海光寺日本兵营里的日本兵平时看着也挺威风,走路趾高气扬,枪刺明晃晃的,但在今天这支装备到牙齿、充满现代感的英国机械化部队面前,对比之下,顿时就显得有些土气和小家子气,真有关公面前耍大刀的感觉。
英国兵这一来,展示出绝对的力量,原来嚣张的日本鬼子立马就变得“老实”了许多,至少表面上收敛了不少。围观的百姓们私下议论:“小日本也就是能跟咱们中国人耍耍横,碰见了英国人这样的硬茬子,他们连根基巴都算不上!”
中午时分,泰隆洋行的食堂里人声鼎沸,充满了快活的气氛。经历了早上的震撼,兄弟们都有些兴奋,议论纷纷。
许家爵端着一个特大号的搪瓷盆,盆里装着冒尖的红烧炖肉,油光锃亮,香气扑鼻。他手里还死死攥着两个雪白松软的大馒头,正吃得满嘴流油,不亦乐乎。
可即便是这样,这家伙的那张嘴也没闲着。只见他一边费力地嚼着大块的炖肉,一边含糊不清、唾沫横飞地对着同桌的安连奎等人吹嘘:“看见没!看见那帮扛着弯刀的小黑矮子没?就跟着英国兵屁股后头那帮!锡兰来的,叫廓尔喀雇佣兵!他们手里拎着的那玩意,看见没?那叫‘狗腿弯刀’!啧啧,你们可别瞧那刀长得怪,像条狗腿似的,我可听说了,厉害着呢!一刀下去,咔嚓!能把一整颗牛头干脆利落地剁下来!”
安连奎吃饭极快,风卷残云。许家爵刚吃了两口肉,他才三个大馒头已经下了肚。他满足地打了个嗝,用手背抹了抹油乎乎的嘴,看着说得眉飞色舞的许家爵,笑着揶揄道:“滚你妈的蛋!尽他妈的吹牛逼不上税!就那小破基巴刀,能把牛头剁下来?你糊弄鬼呢!牛脖子多粗?骨头多硬?你当是切豆腐呢?”
许家爵一听就急了,正要梗着脖子反驳,恰好看见王汉彰在赵若媚的陪同下走进了食堂。王汉彰的脸色依旧有些苍白,但精神看起来好了不少。许家爵像是找到了救星,连忙放下盆子迎了上去,也顾不上擦嘴,开口就嚷道:“彰哥!彰哥你来得正好!你快给评评理!我说今天看见那廓尔喀兵用的狗腿弯刀能把牛头剁下来,老安见识短,死活不信!你见识广,你告诉他,是不是真的!”
王王汉彰被赵若媚搀着找了个空位慢慢坐下,伤口让他不敢有太大动作。他听着许家爵的话,不由得笑了笑,缓和了一下气氛说道:“什么狗腿弯刀,那叫廓尔喀弯刀,是廓尔喀人的传统武器,也叫‘库克力’(Kukri)。具体能不能一刀剁下牛头我不知道,也没见过。”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