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幻言 仙侠 穿越 悬疑 科幻 都市 其他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荔枝免费小说 > 都市 > 一生富一世婷 > 第108章 民国时期

一生富一世婷 第108章 民国时期

作者:心之所寻前路漫漫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14 13:25:39

中华民国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历史过程,涉及到多个政治、社会和军事事件,孙中山的领导和三民主义思想的提出。1905年孙中山在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吿岢隽巳民主义思想,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辛亥革命的爆发。1911年辛亥革命首先在武昌爆发随后全国形成连锁反应,各地革命党人纷纷响应,清政府的统治土崩瓦解。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政治体制的建立。中华民国政府宣布焚毁刑具,停止刑讯,严禁买卖人口等,同时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按照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和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在中国建立了一个实行议会制和责任内阁制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经济社会改革。中华民国政府颁布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措施,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如奖励和保护工商业,鼓励人们兴办实业,鼓励华侨在国内投资,废除清朝的苛捐杂税。民族关系的处理。中华民国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民族的平等,采用五色旗为国旗,由红、黄、蓝、白、黑组成,分别象征中国汉、满、蒙、回(穆斯林)、藏五大民族。文化教育的改革。中华民国政府主张学校不拜孔子,不读四书五经禁止用清政府颁行的教科书,教科书必须符合共和民国宗旨,这些措施使得新生的国家的教育不再是培养只会读书的文人,西方民主思想的进一步传播。社会风气改变。中华民国倡导“自由、平等、友爱”的公民道德,“老爷”、“大人”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先生”,男子不再蓄辫,女子不再缠足。民国出现了时间民国元年(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退位,至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这段历史时期分为北洋时期、“黄金十年”,以及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几个具体阶段。北洋时期民国元年(1912年)至民国十六年(1927年)

清宣统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革命党在南京建立临时政府,各省代表推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南北和谈后,宣统帝于民国元年(1912年)2月12日宣布退位,之后孙中山提出辞呈,袁世凯就任民国临时大总统,民国进入北洋政府时期。民国二年(1913年),国民党在国会选举中获胜,但党首宋教仁随即被刺杀身亡,再加上袁世凯在对俄外蒙问题、对英西藏问题、对日二十一条等外交策略上的卖国行为,孙中山号召武力讨袁,“二次革命”爆发,但由于北洋实力太强,革命旋即失败。袁世凯为了长期掌握政权,先是通过《中华民国约法》实现集权,又制定《大总统选举法》将大总统任期延长至十年,且可以无限制连任。到了民国四年(1915年),在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同时,袁世凯又积极准备称帝,结果引发“护国运动”,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并最终于民国五年(1916年)6月去世。袁世凯去世后有足够的能力和威望统领北洋政府,北洋新军的将领们开始各自为政,形成军阀割据局面。袁世凯去世后,黎元洪就任大总统职位,但实权却掌握在皖系军阀段祺瑞手中,结果最终引发府院之争,而张勋则借着入京调停的机会,于民国六年(1917年)7月宣布复辟,但随后便被段祺瑞击败,黎元洪被迫下台。孙中山南下广州,发起护法运动。之后直系冯国璋就任代大总统,在对付南方护法军等问题上,双方同样矛盾重重,又引发了新的府院之争。虽然段祺瑞因武力统一失败而声名大损,但却通过操纵“安福会”贿选将徐世昌扶上了大总统之位,冯国璋被迫下台。徐世昌上台后,积极谋求南北和解、结束内战,但因势单力孤根本没人买账。到民国九年(1920年)后,因军阀之间矛盾日益激烈,军阀混战拉开序幕。同年七月,直皖战争爆发,直系与奉系联手将坚持武力统一的皖系赶下了台。共同掌权的直系与奉系矛盾又开始激化,结果又于民国十一年(1922年)爆发了“第一次直奉战争”,奉系张作霖战败,直系掌握北洋政府。不甘心失败的张作霖,又与皖系段祺瑞、孙中山组建反直联盟,并借着直系江苏军阀齐燮元与皖系浙江军阀卢永祥之间的战争,挑起了“第二次直奉战争”,因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直系最终战败并于民国十三年(1924年)下台。将直系赶下台后北洋政权落入奉系张作霖手中,但因其势力迅速扩张,结果又引发了其他军阀的不满,于是从民国十四年(1925年)10月至民国十五年(1926年)6月,接连爆发了浙奉战争(吴佩孚)、郭松龄反奉战争和国奉战争(冯玉祥),是民国最为混乱的时期,北洋政府名义上是当时权力机构,实际是军阀工具罢了,军阀之间相互争权夺利,从1912年到1927年短短15年间,先后换了15任国家元首。“黄金十年”:民国十七年(1928年)至民国二十六(1937年)民国十六年(1927年)4月,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紧接着汪精卫在武汉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导致“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与此同时,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与武汉国民政府对立。同年8月,“南昌起义”爆发。不久蒋介石被迫下野,武汉和南京国民政府开始整合。9月桂系军阀和西山会议派掌握南京政府,汪精卫被迫下野。同年12月,“广州起义”爆发,但随后遭到张发奎的反攻,起义军队被迫撤离广州。民国十七年(1928年),蒋介石发动北伐,结果还在与张作霖攻打冯玉祥的吴佩孚被掏了老巢,孙传芳也随后战败,后冯玉祥、阎锡山趁机发难,张作霖也遭遇重创,被迫退出北京,结果在皇姑屯被炸身亡。民国十七年(1928年),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北伐目标基本完成,北洋军阀统治至此覆灭,民国便进入了所谓的“黄金十年”。民国十九年(1930年),党军队因为发展迅速,并先后在十余个省开辟了大小十多块革命根据地,蒋介石开始调集军队对各革命根据地和红军发动围剿。从民国十九年(1930年)10月到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底,我党先后粉碎了敌人四次围剿,但在第五次反围剿中,由于一系列的决策失误,导致红军损失惨重。日本于民国二十年(1931年)9月18日发动“九一八事变”,日本驻中国东北地区的关东军挑起事端,突然出兵袭击沈阳,以武力侵占东北。到次年2月,东北全境沦陷,之后日本在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傀儡政权,开始了对东北长达十四年的殖民统治。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10月,由于反围剿失败,红军主力被迫退出革命根据地,开始突围转移,之后就是我们所熟知的长征了。除了少数我党军队仍在南方坚持游击战之外,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和红一方面军等主力部队最终转移到陕甘苏区。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在抗日战争形势日益严峻的同时,蒋介石却却继续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仍然调集军队对陕甘苏区的我党军队进行围剿,严重削弱抗日武装力量。民国三十五年(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谏”,扣留了来陕督战的蒋介石,让其放弃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25日,光头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主张,开启了国共第二次合作。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至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民国二十六(1937年)7月7日,日本借口士兵失踪,发动“卢沟桥事变”,全面抗战爆发。随后,我党向国民党政府提出《中国**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呼吁联合抗日,并表示愿意“取消红军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统辖,并待命出发,担任抗日前线职责”。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