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幻言 仙侠 穿越 悬疑 科幻 都市 其他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荔枝免费小说 > 穿越 > 日曜南明 > 第180章 家祭勿忘告乃翁

日曜南明 第180章 家祭勿忘告乃翁

作者:豫安王府的一之濑枫 分类:穿越 更新时间:2025-11-14 13:24:44

北京光复,万象更新。虽百废待兴、千头万绪,然有一事,在监国太子朱慈烺心中,却凌驾于一切政务之上——那便是亲赴昌平,祭告列祖列宗之陵寝。

中兴元年(弘光四年,公元1645年)初冬,朔风凛冽,天地肃杀。然而,这座刚刚从战火中挣脱出来的古都,却处处涌动着难以抑制的生机。城垣虽残,街巷犹焦,但百姓脸上已悄然浮现出久违的希冀。就在这寒意与希望交织的时节,一支庄严肃穆的队伍自紫禁城神武门而出,缓缓穿过尚留硝烟痕迹的街道,出德胜门,向北而行,直指天寿山麓的明十三陵。

朱慈烺未乘玉辂,亦不设华盖,仅披一袭玄色大氅,内着素白龙纹箭衣,跨马而行。他面容沉静,目光如炬,仿佛将三年来流亡颠沛、父皇殉国、社稷倾覆的万千悲怆,尽数凝于眉宇之间。身后,文臣以史可法、黄道周为首,武将以左良玉、高杰为班,皆着朝服,徒步随行。再后,则是武英营精锐将士执戟护卫,旌旗猎猎;更有无数京畿百姓闻讯自发追随,扶老携幼,默默相送。整支队伍绵延十余里,无喧哗,无杂语,唯闻马蹄踏地、甲胄轻响,与风中飘扬的旌旗声交织成一首无声的悲歌,磅礴而肃穆。

天寿山巍然在望。十三座帝陵依山而建,松柏苍苍,石兽静立。然战乱无情,陵园亦未能幸免——部分享殿倾颓,神道石刻残损,更有盗掘痕迹隐现其间,昔日皇家威仪,今显几分苍凉。朱慈烺勒马驻足,翻身下鞍,百官军民随之齐刷刷跪伏于地,山风呜咽,似为先帝哀鸣。

祭祀之所择于仁宗献陵。此陵虽历劫难,然主体尚存,且“洪熙之治”素以仁政着称,正合朱慈烺欲承先志、抚恤黎元之心。礼器早已陈设妥当:青铜鼎彝泛着冷光,香炉青烟袅袅升腾,钟磬低鸣,如诉如泣。礼官依古制唱喏,仪程严谨庄重。

然真正撼动人心者,乃朱慈烺亲祭之举。他缓步上前,双手捧起祭酒,郑重洒于冰冷石台,继而展开黄道周含泪所撰之祭文,朗声诵读:

“……自虏酋犯顺,甲申国难,神器蒙尘,先帝殉社稷于煤山,陵寝荒芜,宗庙丘墟。儿臣每念及此,五内俱焚,痛彻心髓……幸赖将士用命,忠臣效死,亿兆同心,终克复旧都,得谒陵前,告慰先灵……然山河破碎,生民涂炭,疮痍满目,皆儿臣之过也!今于列祖列宗陵前,立誓明心:必当宵衣旰食,励精图治;扫清残虏,廓清寰宇;抚孤恤寡,安辑流亡;崇文重教,整饬吏治。定使我大明江山永固,日月重光,社稷再兴!若违此誓,天厌之,地弃之,神人共殛!”

其声初如低语,继而激越,至“先帝殉社稷”时几近哽咽,眼中泪光隐现,却强抑悲恸,字字如铁。话音落处,松涛应和,天地同悲。百官之中,老臣如史可法、姜曰广等,忆起甲申三月煤山血泪,不禁掩面涕零;年轻将领亦垂首拭目。身后万千百姓,或跪或立,无不感怀动容,有人低声啜泣,有人默默叩首。一时间,悲壮与希望交织,哀思与誓言共鸣,整座天寿山仿佛被一种神圣而沉重的力量所笼罩。

祭礼既毕,众人以为銮驾将返。孰料朱慈烺忽命取碑立于献陵前空地。众皆愕然,只见他亲自提笔,浓墨挥就八字——“忠魂归处,日月重光”。随即颁旨:凡北伐以来阵亡将士,无论品阶高低,皆录其名于册,供奉于陵园享殿,四时致祭,永享香火,与国同休。

此举如惊雷贯耳。自古帝王祭陵,多尊宗庙、重血脉,何曾将普通士卒之魂灵置于祖陵之侧?朱慈烺此举,非仅为追思,实乃昭示天下:大明之复兴,非一人之功,乃万民之志、将士之血所铸。英烈虽逝,其魂当归于国之根本;日月虽晦,终将因忠义而重光。

归途之中,京城百姓夹道相迎,不再仅因“还都”而欢庆,更因皇帝此举而心生归属。街头巷尾,议论纷纷:“太子不忘先帝,更不忘士卒!”“此真中兴之主也!”民心所向,悄然凝聚。

这一场祭陵,不仅是一次礼仪性的告慰,更是一场精神上的加冕。朱慈烺以血泪与誓言,将“大明中兴”的信念深深植入这片饱经创伤的土地。他让百姓看到,新朝非为复辟旧制,而是要开创一个尊崇忠义、体恤苍生、君民同心的新时代。

天寿山的松柏依旧苍翠,而大明的命运,已在这一刻悄然转向。

喜欢日曜南明请大家收藏:(064806.com)日曜南明www.064806.com荔枝免费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