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李定国亲自率领精锐突破午门,杀入紫禁城时,抵抗的清军已然士气崩溃。主将多铎的逃亡消息如同瘟疫般传开,残存的守军或跪地请降,或四散逃命,建制彻底瓦解。明军迅速控制了各大宫门和要道,清剿着零星的抵抗。
朱慈烺在重重护卫下,踏过午门前满地的瓦砾和尚未干涸的血迹,一步步走入这座阔别已久的宫城。熟悉的红墙黄瓦,熟悉的金水桥与华表,只是物是人非,空气中弥漫着硝烟、血腥和一种难以言喻的破败气息。
他没有先去象征着最高权力的皇极殿(太和殿),而是径直走向后宫方向。沿途,随处可见跪伏在地、瑟瑟发抖的太监宫女,以及一些未来得及逃走、面露惊恐的满清宗室女眷。朱慈烺挥了挥手,示意士兵将这些人暂且看管起来,不得虐待。
“找到博尔济吉特氏(孝庄文皇后)和福临了吗?”朱慈烺问向匆匆赶来的李定国。
李定国单膝跪地,脸上带着一丝不甘:“回陛下!臣等搜遍了后宫,未见伪帝福临和其母后踪迹!据俘获的太监供称,多铎在午门被破前,已裹挟伪帝从神武门向北逃窜!臣已派精骑追击,但恐怕……”
朱慈烺沉默了片刻。多铎果然狡诈,还是让他跑了,还带走了顺治。这无疑给未来的北方边境留下了隐患。但此刻,收复北京、稳定大局才是首要。
“跑了便跑了吧。”朱慈烺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丧家之犬,终难成气候。传令追击部队,尽力即可,不必孤军深入。眼下,安定京城,抚慰民心,才是重中之重!”
他继续前行,来到了乾清宫前。这座皇帝理政的宫殿,此刻宫门洞开,里面一片狼藉,显然多铎撤离时十分仓促。朱慈烺没有立即进去,而是转身,面向跟随他入宫的文武大臣以及越来越多的将士。
“众卿!将士们!”他的声音透过初临的暮色,清晰地传遍广场,“我们,回来了!大明,回来了!”
“万岁!万岁!万岁!”刹那间,山呼海啸般的欢呼声直冲云霄,所有的将士,无论官职大小,无论身上是否带伤,都激动地挥舞着兵器,热泪盈眶。这欢呼声,从紫禁城内传出,感染了外城的军队,继而传遍了整个北京,无数的百姓走上街头,相拥而泣,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朱慈烺抬手,压下了震天的欢呼,朗声道:“北京光复,乃将士用命,百姓归心之果!朕在此立誓,必当革除前朝弊政,抚平战争创伤,让我大明重现盛世荣光!所有有功将士,论功行赏!所有受灾百姓,妥善安置!从今日起,减免北直隶三年赋税,与民休息!”
更加热烈的欢呼声再次响起。朱慈烺的承诺,如同春风,吹散了笼罩在京城上空最后的阴霾。
是夜,北京城灯火通明,恍如白昼。尽管战争留下的创伤尚未抚平,但一种新生的希望与喜悦,洋溢在大多数人的脸上。明军各部在严格执行军纪的同时,开始协助百姓扑灭零星火头,清理街道,分发粮食。
朱慈烺独自一人,在乾清宫外的丹陛上坐了许久。夜风吹拂着他略显疲惫的面庞,他望着星空下这座重新回到大明怀抱的帝都,心中百感交集。从魂穿成为崇祯太子,仓皇南迁,到立足南京,整军经武,内革弊政,外御强虏,再到如今北伐成功,光复北京……这条路,走得何其艰难。
但这,远不是终点。多铎和顺治北逃,关外辽东仍在清廷手中,西南、西北亦未完全平定,庞大的帝国百废待兴,海洋的征程方才起步……
“皇兄。”一个熟悉的声音在身后响起。是吕王朱慈炤,他处理完军务,寻了过来。
朱慈烺没有回头,只是拍了拍身边的台阶:“慈炤,坐。”
兄弟二人并肩坐在冰冷的石阶上,望着满天星斗。
“我们做到了,皇兄。”朱慈炤语气中带着感慨。
“是啊,我们做到了第一步。”朱慈烺深吸一口清冷的空气,“但接下来,如何让这大明江山真正稳固,如何让百姓真正安居乐业,如何让这日月旗永不坠落……路,还很长。”
朱慈炤重重地点了点头:“臣弟愿永远追随皇兄,虽九死其犹未悔!”
翌日,朝阳初升,霞光万道。一面崭新而巨大的日月旗,在乾清宫前冉冉升起,迎风飘扬。朱慈烺身着十二章衮服,在文武百官的簇拥下,于皇极殿(太和殿)接受朝贺,正式宣告大明朝廷还于旧都,改明年为“洪武二百七十八年”,亦称为“中兴元年”。
龙归燕京,日月重光。一个崭新的时代,在一片废墟与希望中,拉开了序幕。而北伐的最终胜利,也以捷报的形式,迅速传遍天下,宣告着南明弘光政权,已然实现了近乎奇迹的中兴伟业!
喜欢日曜南明请大家收藏:(064806.com)日曜南明www.064806.com荔枝免费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