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王朱慈炤在归德府发出的催促进军令,如同道道鞭子,抽在了各路明军将领的身上。中原战局的天平,正在以开封城头的鲜血为代价,进行着微妙的调整。
最先作出反应的,是手握重兵的靖南侯黄得功。他接到吕王朱慈炤那封措辞严厉、几乎等同于最后通牒的命令后,再也不敢有半分迟疑与怠慢。当即便做出部署,留下得力副将镇守扬州大本营,自己则亲率一万五千麾下精锐,果断抛弃部分笨重辎重,以轻装简从的姿态,日夜不停向北疾驰。部队沿着运河沿岸一路急行,目标直指归德府方向;行进途中,其先头探马甚至已与朱慈炤提前派出的联络哨骑顺利会合,互通了军情。黄得功这支部队的及时加入,不仅将大幅增强明军在开封东南方向的防御力量,更能直接对豪格大军的侧翼形成实质性威胁,战场局势也随之出现新的变数。
与此同时,庐州方向的马祥麟所部,在其母秦良玉的严令督促与史可法的反复催促下,士气大振,奋力冲破了清军偏师的层层阻挠与拦截。如今,这支部队的前锋已然挺入颍州(阜阳)境内,虽说距离开封主战场仍有一段路程,但其凌厉的兵锋已然直指清军侧后。这股援军的逼近,迫使豪格不得不从围攻开封的主力中抽调兵力,专门前往监视防备,无形中进一步分散了清军的攻城力量,让开封城下的压力得到了又一层缓解。
但真正让豪格如芒在背、坐立难安的,是来自山东李定国部的动向。李定国始终忠实执行着朱慈烺定下的 “围魏救赵” 策略,他果断集结起麾下能动用的全部力量 —— 约八千余精锐将士,突然从沂蒙山区疾驰杀出。这一次,他不再与沿途小股清军纠缠,而是避开缠斗直取要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朝着防御相对空虚的北直隶南部猛扑而去。部队推进神速,接连攻克吴桥、东光等县城,兵锋一路所向披靡,最终直指运河沿岸的重镇 —— 沧州,眼看就要切断清军的后勤补给线。
沧州一旦失守,不仅运河漕运要被拦腰截断,清廷的粮饷补给会陷入困境,连远在北方的北京都会为之震动!消息快马传回京城时,刚刚在朝堂权力斗争中勉强占据上风的多铎又惊又怒,他深知此事事关重大,当即两面部署:一面下严令命沧州守军不惜一切代价死守城池,绝不能让明军突破;一面又不得不从本就兵力紧张的京畿防军中抽调精锐南下增援,甚至连驻扎在永平(卢龙)、防备关外的部分兵力都紧急下令西调,拼凑出一支援军驰援沧州。李定国这一击,精准打在了清廷的 “七寸” 之上 —— 既让豪格无法从北京获得任何有效支援,反而让他陷入了攻城不下、后路随时可能被切断的危险境地,整个战局的天平开始悄然倾斜。
此外,湖广总督何腾蛟在朱慈烺接连几道严旨的反复催逼下,再也不敢以 “保存实力” 为由消极避战,终于下定决心调兵遣将。他派出麾下得力大将王允成,率领两万兵马从襄阳出发,一路向北推进,目标直指清军控制的南阳重镇。虽说这支部队北上路程较远,短期内难以直接驰援开封、影响主战场局势,但从战略层面来看,此举无疑进一步压缩了豪格的活动空间,让他陷入了东有李定国、南有黄得功与马祥麟、西又面临王允成部威胁的四面楚歌之境,清军的战略处境愈发艰难。
八方风雨齐聚中原,战场的暗流已悄然逆转。豪格虽以勇猛善战着称,却绝非有勇无谋之辈,他敏锐捕捉到局势的微妙变化 —— 开封城久攻不克,守军凭着死志顽强抵抗,城外明军各路援兵正日渐逼近,侧翼威胁与日俱增,而后方李定国部的迅猛攻势更如芒在背,让他彻夜难安。若继续顿兵这座坚城之下,一旦明军完成合围,他这支孤军深入的偏师,终将陷入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的绝境,落得全军覆没的下场。
“王爷,形势于我不利,不如……”有部将小心翼翼地建议暂时后撤。
豪格的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他凝视着眼前依旧硝烟弥漫的开封城墙 —— 这座他猛攻多日却始终无法彻底征服的城池,胸腔里翻涌着难以抑制的不甘。这次奔袭中原本是他孤注一掷的棋局,是靠战功奠定威望、争夺大清朝堂主导权的关键一步,难道就要这样在最后关头功亏一篑?
可城外步步紧逼的明军援军、后方不断传来的警报,终究让他无法沉溺于情绪。豪格深吸一口气,强行压下心头的暴躁与怒火,咬牙做出了最艰难的决定,声音里带着几分压抑的狠厉:“传令下去!即刻停止攻城,各旗营交替掩护,有序向卫辉府方向撤退!妈的,这次算陈永福那老小子命硬,捡了条活路!”
随着豪格撤军的命令在清军阵中传开,这场持续了十余日、尸横遍野的开封攻防战,终于以明军惨烈守城成功画上句号。城头之上,幸存的守军望着如退潮般缓缓撤离的清军,压抑多日的情绪终于爆发,发出了劫后余生的欢呼;只是这欢呼声沙哑破碎,裹着挥之不去的疲惫,还夹杂着失去同袍的悲伤,在硝烟未散的城上空飘荡。陈永福站在城墙最高处,浑身沾满暗红的血污,只能勉强拄着柄卷了刃的战刀支撑身体,望着敌军远去的背影,他紧绷多日的肩膀终于垮下,长长松了口气,可这口气刚吐完,眼前便猛地一黑,身体晃了晃,险些直直栽倒在城头。
开封守卫战获胜的消息,如同惊雷般迅速传遍天下,引发朝野震动!谁也未曾想到,南明朝廷竟能在清军精锐的突然突袭下,守住中原要害开封,甚至迫使素有勇名的豪格主动退兵!这一战的胜利,无疑给低迷的抗清局势注入一剂强心针,极大振奋了全国上下的抗清士气;更重要的是,它用实打实的战绩证明,弘光朝廷整合后的军队,已不再是以往不堪一击的散兵,而是真正具备了在野战中与清军主力正面抗衡、一较高下的实力!
喜欢日曜南明请大家收藏:(064806.com)日曜南明www.064806.com荔枝免费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