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妥,必须更加稳妥。”沈源告诫自己。有了相对安全的环境,更需藏拙守愚,默默积累实力。
他没有急于去接取炼丹任务或兑换丹方,而是花了三天时间,彻底熟悉新环境。每日除了固定修炼,便是看似随意地在丹堂公共区域走动,耳听八方,收集信息。
他了解到,丹师是能炼制灵师阶段丹药的炼丹师,灵师和丹师对应,更高层面的灵王和丹王对应。一般而言,修为足够后才能炼制相应级别的丹药。就比如沈源他们这些灵徒,数十人中才可能有人晋升丹师。
丹堂弟子分为记名弟子、正式弟子、核心弟子。记名弟子一般都是灵徒期弟子,炼制的都是凡阶丹药。正式弟子则多是丹师,极少数天资过人的灵徒被丹王收为徒弟,也是正式弟子。核心弟子则是正式弟子中特别优秀者选拔考核而来。
丹堂有记名弟子五千有余,正式弟子两百,核心弟子不超过二十。
记名弟子每月需完成至少二十炉基础丹药的炼制任务,每炉至少提交一颗以上的中品和四颗以上的下品,方可领取五块下品灵石和十点贡献的基础月例。
超额完成或炼制更高阶丹药,则有额外奖励。
王林师叔是丹堂众多执事之一,灵师后期修为,丹师高阶,负责管理他们这批新晋记名弟子和部分外门炼丹事务,性格还算公正,但颇为看重实际效益。
同期通过考核的其他人,也需留意。
那五个同样从杂役升上来的,暂时抱团,但眼神中多是忐忑和急于表现。
另外那些外门弟子,则明显分为几个小圈子,有的自信满满,有的则对沈源这些“杂役出身”者带着若有若无的轻蔑。
信息收集得差不多后,沈源才开始行动。
他首先去任务殿,接取了这个月最低限度的二十炉辟谷丹任务。辟谷丹他炼制得最多,最为熟练,几乎不可能失手,可以稳定高效地完成,先保证基本盘。
领取了二十份辟谷丹材料回到小院,沈源并没有立刻开炉。他先是仔细检查了地火阵法和丹炉,确认无误后,又从灵葫中导出几滴灵水,润湿了一下药材,确保其活性最佳。
这时,他才开始炼制。过程波澜不惊,甚至刻意控制了一下成丹品质,最终得到一百六十多颗辟谷丹,其中大半是合格品,甚至还有几颗因“火候稍过”而显得色泽略深。实则是他故意控火,将品质压制在中下水平。
上交一百颗合格品足额完成任务,剩下的则留下自用或找机会处理。
完成任务后,他获得了基础月例。
他没有挥霍,只留下一些灵石备用,其余灵石和贡献点,他全部用来在藏书阁一层兑换了一枚名为《基础药性辨析详解》的玉简。
这玉简并非丹方,也非炼丹术,而是详细讲解数百种常见低阶灵药的药性、相生相克、处理要点以及常见误区。
选择它,一是因为其内容扎实,能弥补他野路子出身的基础理论短板;二是因为这种打基础的玉简无人问津,价格便宜,符合他新弟子身份且不引人注意;三则是他潜意识里觉得,灵葫的“净焰”功能与对药性的深度理解结合,或许能有奇效。
白天,他深居简出,或在院内修炼,或研读玉简,偶尔去公共讲堂听资深弟子讲解最基础的控火、提纯技巧——即使这些他早已掌握甚至超越,但他依旧听得认真,从中寻找可能被自己忽略的细节。
夜晚,则是他真正发力的时候。激活院落的禁制,他便沉浸在识海之中。
灵葫依旧每日吸收着废丹渣提炼七彩颗粒,虽然丹堂的废丹渣品质更高,但获取不便,他只能偶尔借口去公共区域处理垃圾时暗中吸收少许,效率远不如在废丹房时。好在之前积累还有剩余。
重点放在了那尊残破药鼎上。
随着精神力突破到灵徒七重水准,他对药鼎时间力场的掌控力增强了一丝。
如今已能勉强维持周身范围的稳定力场,内部时间流速约为外界两倍效率最高,消耗依旧巨大,但已在他可承受范围内。加上灵水的灌溉,灵药的成熟时间缩短了十倍不止。
他将大部分精神力用于催动药鼎,配合灵水和新得的《基础药性辨析详解》,开始疯狂催生和试验各种低阶药材。
不再是盲目追求年份,而是根据不同药材的特性,结合玉简知识,观察它们在时间力场和灵水滋养下的细微变化,尝试优化催生方案,理解其药性本质。
同时,他也开始尝试用“净焰”提纯那些催生出的药材,以及之前留下的少量金属性材料。
过程同样耗费精力,但效果显着。
提纯后的药材灵气更纯,杂质更少;金属性材料提炼出的“金灵水”,虽然量少,但锋锐之气却明显提升了一截。
他的修为在灵水和金灵水的滋养下,稳步向着灵徒六重后期迈进。修炼速度虽仍缓慢,却已比刚穿越时快了何止一倍。
这种低调而充实的日子过了数月,沈源感觉自己对药性的理解、对药鼎和净焰的掌控都精进了不少。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