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场屏息凝望中,林晓月身后的星图开始了深邃的流转。
那并非简单的影像切换,而是星璇意识引导下的一场跨越时空的视觉史诗。
星图的核心,首先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温柔地“拉回”,并非物理上的后退,而是认知上的聚焦——
聚焦地球!
精度急剧提升,蔚蓝星球表面纤毫毕现。
不再是抽象的光点,而是具体的地貌、城市、海洋。
然而,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些点缀在大陆板块关键节点上的银色造物。
它们不是城市,不是工厂,而是“磐石”系列超强生存堡垒!
它们如同地质纪元后新生的银色蕨类植物,顽强地扎根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雪线之下、深嵌于北美海岸线抵御飓风的悬崖峭壁之中、匍匐于东非大裂谷灼热的岩浆流边缘。
堡垒表面并非光滑,而是覆盖着多层复合装甲与能量偏转层,在星图上反射着冷冽而坚韧的光芒。
其内部结构通过剖面图短暂呈现:
多层冗余的生命维持系统、
深埋地下的聚变能源核心、
循环效率高达99.8%的水气处理厂、
以及储备着足以支撑数万人生存数年的生态农场和基因库。
“看!”
林晓月的声音响起,带着一种回溯历史长河的厚重感,清晰地在“磐石大厅”的共鸣结构中传播,
“那散布于母星各处的银色印记——
它们是人类在摇篮边缘,用钢铁与智慧刻下的第一幅‘生存星图’!”
她的手臂指向星图上那些堡垒,
“它们诞生的年代,天空被阴霾笼罩,大地面临考验。
它们是人类面对不确定未来的集体意志,是对生存权最坚定的扞卫!
它们是所有星海征途的基石,提醒我们无论走得多远,守护生命的火种永远是文明的起点!”
星图上,堡垒的光点如同地球表面永不熄灭的星辰,象征着人类在母星上最基础、也最伟大的成就——
生存保障。
星图的力量并未停留在地表。
它如同被点燃的火箭,骤然腾升!
视线瞬间脱离大气层的束缚,进入环绕地球的璀璨星空。
在这里,三座宏伟的银色城市,如同三颗被命运之手精心排列的宇宙钻石,构成了一个完美的宇宙等边三角阵型。
它们便是华夏航天科技集团主导建造、人类历史上首个大规模轨道群落——
“星港”空间站群!
它们不仅是工程奇迹,更是人类智慧在不同维度上的璀璨结晶。
“天枢”港:
占据三角布局的一个顶点,“天枢”港的结构庞大而复杂,其核心并非一蹴而就的巨构,而是由无数标准化模块如同星辰的积木,在真空的轨道上经年累月地精准拼接、有机扩展而成,形成了一座充满未来工业美感的太空城市。
但它的核心功能清晰而纯粹:
作为地月火系统乃至连接地球家园的至高血脉枢纽。
星图的视角首先投向“天枢”港与地球之间那条贯穿苍穹的“银河之链”!
一条纤细却坚韧无比的、由数万亿根碳纳米管束编织而成的超级碳纳米管缆绳,从“天枢”港下方巨大的同步轨道平衡站平台垂落,向下延伸、延伸……
穿越稀薄的高层大气、
穿过繁忙的近地轨道交通圈、
最终锚定在地球表面华夏西部高原的“磐石-西都”超巨型星城!
这座星城不仅是生存堡垒,更是面向深空的物流中枢核心!
在其核心区域,高耸入云的电梯基座直刺云霄。
无数巨大的标准化货运集装箱如同等待升空的银梭,在智能机械臂的操作下嵌入流线型的磁悬浮动力舱。
随着指令下达,轿厢在无工质电磁推进器的驱动下,沿着真空管道内的“银河之链”,以每秒数公里的惊人速度平稳而迅捷地向上攀升!
轿厢内承载着来自大地的精粹:
珍贵的生物样本、
高精密仪器核心、
医疗设备、
特殊生态种子库、
乃至饱含家园温情的私人物品。
视线随之上升,缆绳在同步轨道高度连接着的巨大平衡站平台上,满载货物的轿厢被巨型机械臂轻柔取出,随即汇入高效的无轨电磁转运网络,最终融入“天枢”港的核心物流洪流。
港口核心对接区,一派壮阔的星际物流交响。
那是来自这片星宇的馈赠:
来自“银河之链”的地面精粹在此汇入;
无数往返的“归燕”返回舱(满载空间站产品、珍贵样本或轮换人员)如同归巢的雨燕,被巨大的磁力捕获臂以极致的精度和轻柔的力道接纳进坞。
月球穿梭飞船高效卸载着氦-3燃料棒、原位冶炼的稀有金属钛钪合金锭、大型预制结构模块,是来自月面的精华。
庞大的矿砂运输船队卸下未经提炼的铂族矿石、镍铁核心原石、纯净水冰块体,存入港口巨型低温真空仓储区,是来自小行星带的宝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