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清晨,王石安比平时早半小时起床。
晨跑时,他满脑子都是陈明远和那枚玉坠。
李睿注意到他心不在焉,但没多问,只是拍了拍他的肩膀:兄弟,有事别憋着。
王石安勉强笑了笑,加快脚步。
上午的课他几乎没听进去。
好不容易熬到下课,他直奔校史楼。档案馆在三楼,他气喘吁吁地爬上楼梯,却在门口被拦住了。
同学,档案馆周一、三、五下午才开放。一位戴着老花镜的工作人员头也不抬地说。
今天周三...王石安急切地看了眼手表,现在才十一点。
规定就是规定,工作人员头也不抬,下午两点开门。
王石安看了看手表,现在是上午11点15分。
他必须在图书馆关门前赶回去还书,然后...然后只能在这里干等三个小时。
谢谢。他勉强挤出笑容,转身离开。
走廊上,他遇见了林玥,就是昨天帮他捡书的图书管理员。
又来找资料?林玥笑着问,昨天那本《华夏地理》看完了吗?
王石安犹豫了一下,还是决定问问:林学姐,档案馆真的下午才开吗?我找1985年的资料,很重要。
林玥的表情严肃起来:“你找什么资料?”
“1985年潭州大学民俗学考察组的记录,还有...一位叫陈明远的教授的资料。”
林玥的眼睛微微睁大:“陈明远?那个教授?”她压低声音,“他好像是十年前已经移居去北京了。”
王石安愣了愣,神情沮丧的站在原地说不出话来。
“抱歉!”林玥见状赶紧说,“我也是听老一辈说的。不过...”
她犹豫了一下,“校史馆的地下室里可能还保存着一些老教授的私人资料。但那里一般不对外开放。”
“地下室?”王石安急切地问,“在哪里?”
“就在校史楼后面,”林玥指了指走廊尽头,“但那里很久没人去了,门可能都锁了。而且...”
她迟疑道,“没有校领导的批准,谁也不能进去。”
王石安谢过林玥,立刻朝校史楼后面跑去。
走廊尽头确实有一扇铁门,上面挂着“档案资料室”的牌子,但已经锈迹斑斑。
他用力推了推,门纹丝不动。
“该死!”他一拳砸在门上,引来远处几个路人的侧目。
下午一点四十五分,王石安坐在档案馆门外的长椅上,焦躁地等待着。
他反复翻看笔记本上记下的信息:陈明远,1985年民俗考察,湘西,莲花玉坠...
两点整,铁门终于打开。
一位头发花白的工作人员探出头来:“同学,找什么资料?”
王石安立刻站起来:“我想查1985年的校刊和民俗学考察记录,还有...陈明远教授的资料。”
工作人员皱眉:“陈明远?那位老教授的资料一般不对外开放。你是什么人?和他有关系?”
“我是他的...学生。”
王石安撒了个谎,“我在做关于民俗学历史的课题研究。”
工作人员狐疑地打量他:“什么课题?”
“关于1980年代民俗学考察的田野调查。”王石安硬着头皮编道。
工作人员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让他进去了。
档案馆里弥漫着霉味和灰尘。
王石安跟着工作人员来到一排排档案柜前。
“1985年的校刊在这里,”工作人员指了指一个柜子,“但陈明远教授的个人资料...”
他摇摇头,“按规定不能给你看。”
嘴里这样说着,手却从档案柜里拿出一本资料递给王石安。
王石安快速翻阅着1985年的校刊,找到了那篇《潭州大学民俗学考察组赴湘西调研纪实》。
他如获至宝,立刻掏出手机拍照。
“等等,”工作人员突然说,“你为什么要找陈明远教授的资料?”
王石安的手一抖,手机差点掉在地上。他深吸一口气:“我...我听说陈教授在考察时发现了一件特殊的玉坠,和我家传的一模一样。我想知道更多。”
工作人员的表情变得复杂:“玉坠?”
他沉默了一会儿,“陈教授确实提到过...但那是私人收藏,和考察无关。”
“您知道是什么样的玉坠吗?”王石安急切地问。
工作人员摇摇头:“不清楚。但...”
他犹豫了一下,“陈教授去了北京后,他的办公室一直没动过。如果你真的有兴趣,可以试试去文科楼307看看。不过...”
他意味深长地看着王石安,“那里已经空了十年了。”
王石安的心跳加速:“307?就是昨天您说的陈教授的办公室?”
工作人员点点头:“如果你真想去,最好放学后去。白天那里经常有人打扫。”
王石安道谢后,立刻借了相机,疯狂拍摄校刊上关于考察队的所有信息。
照片中,陈明远站在一群学者中间,胸前的莲花玉坠清晰可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