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医中心的实验室亮了整夜,晨光透过百叶窗切成细条,落在苏棠沾着试剂痕迹的白大褂上。
她面前的操作台摆得满满当当——装着蜂蜜样本的试管、金属碎屑的电子显微镜切片、死者指甲的提取报告,还有从尸体表面刮下的蜂蜡涂片,每一份样本都标注着醒目的“加急”字样。
“苏法医,死者的指纹比对结果出来了!”助手小陈抱着档案夹跑进来,声音带着熬夜后的沙哑,
“比对到十年前城西化工厂的员工档案,死者叫张强,男,52岁,当年是工厂的生产技术部主任,负责污染数据记录和上报——就是他当年隐瞒了染料废水超标20倍的检测报告,导致附近村庄地下水污染,不少人得了怪病!”
苏棠握着滴管的手顿了顿,抬眼看向屏幕上张强的照片——中年男人穿着工装,眼神精明,和现在那张凝固着极度惊恐的脸重叠在一起。
“难怪凶手用‘自然复仇’的仪式处理他。”她低声自语,指尖划过档案里的污染记录,“隐瞒污染数据,间接害了人,这动机够强烈了。”
小陈把尸检初步报告递过去:“尸体运回中心后,体表温度16℃,和车间环境温度一致,尸僵蔓延至全身,关节僵硬程度中等,初步判断死亡时间在7-10天前。但……”
他指了指报告里的蜂蜡分析部分,“尸体表面覆盖的蜂蜡层有1.2毫米厚,密封性极好,而且蜂巢里的蜂蜜还在缓慢渗出,和蜂蜡混合形成了保护层,明显延缓了**速度。”
“不止延缓**。”苏棠放下滴管,走到解剖台旁——张强的尸体已经被清理过表面的蜂蜡和蜂蜜,裸露的肌肉呈现出异常的淡粉色,
“你看,肌肉组织的自溶程度比同期死亡的尸体轻30%,蜂蜡里的酯类成分隔绝了空气和微生物,加上蜂蜜的高渗透压,双重抑制了**过程。更棘手的是蜂巢。”
她拿起装着蜂巢样本的玻璃罐,里面的蜂巢结构完整,工蜂尸体还嵌在巢房里。
“我查了养蜂资料,自然蜂巢从筑巢到成熟需要3-4周,也就是21-28天。但你看这具尸体的**程度,就算有蜂蜡保护,也绝不可能撑到3周。”
苏棠用镊子挑出一块蜂巢,“巢房里没有新产的蜂卵,工蜂尸体的僵硬程度和尸体一致,说明这个蜂巢是凶手提前培育成熟,直接移植到尸体表面和孔洞里的——他故意用成熟蜂巢干扰我们对死亡时间的判断,想制造‘作案时间更早’的假象。”
小陈瞪大了眼睛:“那真实死亡时间怎么确定?”
“看细节。”苏棠指着尸体的指关节,“指甲缝里的金属碎屑还很新鲜,没有氧化发黑,说明是死前12小时内沾染的;
另外,尸体眼球的玻璃体液钾离子浓度是13mmol/L,结合肌肉自溶的微观切片——虽然蜂蜡延缓了**,但细胞内部的生化反应骗不了人。”
她调出化验报告,“综合判断,真实死亡时间是5-7天前,比表面看的要晚近三周,凶手移植成熟蜂巢这步,确实够狡猾。”
解决了时间迷局,苏棠转向蜂蜜和花粉样本。
她将蜂蜜滴在载玻片上,放在显微镜下,调大倍数后,眉头微微蹙起:“花粉颗粒呈不规则球形,表面有网状纹路,边缘有细小的刺——这是曼陀罗的花粉。”
“曼陀罗?”小陈惊呼,“就是那个有致幻作用的植物?”
“对。”苏棠点头,调出曼陀罗花粉的图谱对比,
“成分化验显示,蜂蜜里曼陀罗花粉的含量高达8%,远超自然混合的比例,是凶手刻意添加的。曼陀罗的主要致幻成分是东莨菪碱,会让人产生恐怖幻觉、肌肉僵硬、意识模糊,这就能解释死者为什么表情极度惊恐凝固——他死前很可能被强行灌下了含曼陀罗花粉的蜂蜜,在幻觉中经历了极度的恐惧,最后被凶手杀害、剥皮。”
她又拿起蜂蜜样本的成分报告:“除了曼陀罗花粉,蜂蜜的蜜源也很特殊——是山区特有的野桂花蜜,这种蜜源只在海都市城郊的雾灵山有分布,而且产量极低,只有当地少数养蜂人会采。
结合蜂巢里的蜜蜂品种(是雾灵山特有的中华蜜蜂),凶手大概率在雾灵山附近有落脚点,或者和当地养蜂人有联系。”
接下来是金属碎屑的分析。
苏棠将切片放在电子显微镜下,屏幕上显示出清晰的合金成分:“主要成分是铬、镍、锰,是304不锈钢的特种型号,常用于染料加工设备的搅拌轴和反应釜内壁——十年前城西化工厂的染料生产线,用的就是这种型号的设备。”
她看向张强的档案,“张强是生产技术部主任,日常会接触这些设备的维护和检修,指甲缝里的金属碎屑,要么是他和凶手搏斗时,从凶手携带的工具上刮下来的,要么是他死前在工厂接触设备时沾到的——但工厂已经废弃十年,设备早该锈烂,所以前者的可能性更大,凶手的工具很可能来自当年的化工厂,或者用了同款设备的零件。”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