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 号穿过 “碎岩带” 内层时,晨曦般的星光正透过舷窗,为船体新加装的深渊屏蔽合金镀上一层淡蓝光泽。G-12 中转站的轮廓已在 100 公里外的星空中显现 —— 这座圆柱形空间站表面布满能量管道,顶端的红色信号灯规律闪烁,像一头蛰伏的巨兽,正等待着猎物自投罗网。但此刻的 “老兵” 号上,没有战前的慌乱,只有一种历经磨合后沉淀的宁静,每个人都在各自的岗位上,进行着最后的备战。
观测甲板上,莉娜(鹰眼)正跪在防滑垫上,用星纹钢打磨布仔细擦拭 “猎鹰” 狙击枪。布面划过枪身的鹰形符文时,她的动作会刻意放缓,指尖轻轻拂过父亲留下的细微刻痕 —— 那是十年前父亲教她组装第一把狙击枪时,为调整重心留下的标记。枪托旁的金属盒里,整齐排列着三种符文弹药:符文屏蔽弹的淡蓝晶体、深渊破甲弹的紫黑弹头、灵能共鸣弹的透明外壳,每一发都经过她三次称重校准,确保弹道误差控制在 0.5 厘米内。
“最后一次校准。” 她将狙击枪架在大型炮台的联动支架上,通过瞄准镜锁定中转站顶层的能量炮。屏幕上的参数快速跳动,风速、引力、空间站能量干扰值逐一被修正,最终定格在 “命中精度 99.8%”。她满意地按下锁定键,炮身的符文与 “猎鹰” 产生共鸣,发出轻微的嗡鸣,像在回应她的期待。
技术隔间内,凯正趴在量子计算核心前,额前的虚拟眼镜反射着数据流的蓝光。他双手在键盘上翻飞,对三天前研发的 “深渊信号模拟器” 做最后调试 —— 屏幕上,模拟的 “追猎者” 能量波动与真实信号完全重合,甚至能模拟出 “能量补充周期” 的细微差异。“成了!” 他兴奋地敲下回车键,模拟器旁的指示灯从黄色变为绿色,“现在就算‘黑帆’的传感器再灵敏,也分辨不出咱们放出的假信号,能为突击组争取至少 10 分钟的潜入时间。”
旁边的能源控制台前,莱姆正将最后一块符文能量晶体插入核心接口。晶体嵌入的瞬间,仪表盘上的能源数值从 75% 飙升至 100%,绿色的能量条平稳跳动。“所有能源线路检查完毕!” 他拍了拍控制台,声音洪亮,“主核心、备用线路、炮台能源接口,全都是满状态!就算连续发射 10 发重型能量弹,也不用担心功率不足!”
星璃则在货运舱内,为灵能者们做最后的战前指导。她将艾塔尼灵能共鸣水晶分发给两名随行的灵能者,指尖泛着淡紫微光,演示如何用灵能激活水晶的 “屏蔽模式”:“进入中转站后,一旦遇到‘追猎者’的热能感应,就按这个符文纹路注入灵能,水晶会形成直径 5 米的屏蔽场,能隐藏你们的能量波动,但持续时间只有 5 分钟,一定要把握好时机。”
灵能者们认真点头,反复练习激活动作,水晶的光芒在货运舱内此起彼伏。星璃走到角落的医疗箱旁,补充了急救喷雾和灵能修复剂 —— 这些是前哨站医生特意为她准备的,能快速缓解灵能过度使用后的眩晕,确保她在激活 “星轨圆盘” 时保持清醒。
驾驶舱内,雷诺站在星图前,指尖划过 G-12 中转站的三维模型,上面标注着密密麻麻的红色和绿色标记:红色是 “追猎者” 的巡逻路线、能量炮位置、深渊改造兵的驻守点;绿色是团队的潜入路线、狙击点、炸药安装位置。他时不时停下来,与通讯器另一端的凯确认细节:“中转站底层的通风管道,真的能容纳莱姆通过吗?”
“放心!” 凯的声音带着自信,“我对比过莱姆的肩宽和管道直径,还模拟了他携带重型脉冲炮的通过轨迹,只要稍微侧一下身,完全没问题!而且我在管道内壁涂了润滑剂,能减少摩擦声,避免被‘追猎者’察觉。”
雷诺点点头,将最后一份 “战术流程表” 发送给每个人的终端:【1. 凯释放 “追猎者” 假信号,吸引外层巡逻队注意力(0-5 分钟);2. 莉娜在陨石堆狙击点就位,摧毁中转站顶层 2 门能量炮(5-7 分钟);3. 莱姆和灵能者通过通风管道潜入底层,安装炸药(7-15 分钟);4. 星璃在中层激活 “星轨圆盘” 碎片,干扰能源核心(15-18 分钟);5. 全员撤离至 “老兵” 号,引爆炸药(18-20 分钟)。】
“还有 1 小时,‘黑帆’的支援就会抵达中转站。” 雷诺看了眼时间,对着通讯器说道,“大家抓紧时间休息 15 分钟,养足精神,准备最后的行动。”
短暂的休息时间里,团队成员们的状态各异却同样平静:莉娜靠在观测甲板的舷窗边,闭目回忆着老鸦教她的 “呼吸校准法”,让心率逐渐与狙击节奏同步;凯在技术隔间里,用微型工具调整着侦查无人机的螺旋桨,确保它能在中转站的复杂管道内灵活穿梭;星璃坐在货运舱的软垫上,轻轻抚摸着艾塔尼古籍,灵能与书页上的符文缓慢共鸣,为即将到来的能量干扰做准备;莱姆则在武器库内,反复拆卸组装重型脉冲炮,每一个零件的安装顺序都烂熟于心,动作快得几乎出现残影;雷诺站在驾驶舱的舷窗前,看着远处的 G-12 中转站,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搪瓷杯 —— 杯壁上的 “先锋号” 标记虽已模糊,却像一枚勋章,提醒着他守护难民、对抗影网的初心。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