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什么呀?”
怀清满脸好奇,伸手接过大哥手中的篮子。大哥出去是收皮毛的,难不成里面装的是皮子?
“杏花伯娘送了些鱼干和腊兔,里正大伯家给了猪肉炖豆角,我推辞了好几次都没推掉,只好拿回来了。”怀谨解释道。
鱼干和兔肉是生的,放起来以后还能慢慢吃,而这猪肉炖豆角正好可以加个菜。于氏把鱼干和兔肉妥善收好,又单独给房里的牛大盛了一份,让怀谨端进屋,随后便招呼几个孩子吃饭。
里正大伯办事雷厉风行,等他把所有人都召集到夏家时,夏家人刚好吃完晚饭,正在收拾碗筷。
“谨哥儿,你给大伙讲讲你们的打算吧?”夏兴华跑了一圈,此刻显得越发兴奋,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
怀谨见人都到齐了,便把之前准备好的东西,一样样整齐地摆放在堂屋的桌子上。兄妹几个此前商量过,这件事由怀谨主事,怀谦与怀清在一旁辅助。
“各位叔伯既然如此信得过我家,那我也就不绕弯子了,跟大家直截了当地说说咱们的合作计划。”怀谨的声音沉稳有力,不卑不亢。
分红的合作方式通俗易懂,怀谨和怀清、怀谦私下商议过,他们家以卤肉方子入股,占六成股份,其他八家每家出十两银子,平分剩下的四成股份。当初赵家、刘家、马家只拿出五两,听到这个方案后,当场就表示回去会把剩下的五两补齐。
他们家占了大头,按理来说这生意的主动经营权应由他们家掌控,可他们家却无人出面经营,所以需要在其他八家中挑选一人担任掌柜,负责生意的日常运营管理。
由于他们家不出银子,启动资金有限,怀清便建议不如先在村里办个卤肉小作坊,大家一起去各个村镇的集市摆摊售卖。这种方式投资小、回本快,还不耽误大家日常干农活,比起一下子在镇上租铺子,要更加灵活机动,也更适合他们目前的状况。
卤肉的清洗和制作说起来也不算复杂,八家都能根据自身情况出人参与,而他们家就不出人了,只负责卤肉调料包的配置。这些在作坊工作的人员,按月发放一两银子的工钱,平均下来一天也有三十三文,这可比去镇上打零工划算多了,而掌柜兼账房每月则有二两银子的薪酬。
“要是大家没什么意见,欢迎毛遂自荐。”怀谨目光扫视众人,诚挚地说道。
八家之中识字的人本就不多,一番讨论后,掌柜兼账房的职位便定下由里正担任,其他几家除了赵家,每家都出一人到作坊工作。
赵四田夫妻早早从赵家分了家出来,家里没有孩子,两人每天忙着做豆腐、卖豆腐,实在抽不出人手来卤肉作坊上工。
考虑到日后若是去摆摊,最好能有牛车运输,大家商议后,暂时先征用里正家的牛车。
这本就是个小作坊,怀清也没把事情想得太过复杂,根据商议结果,当场就让怀谨写下契书。里正大伯高声念了一遍,确保大家都清楚明白后,大家伙逐个签字画押。
“咱也是有作坊的人了!”夏兴国看着契书上鲜红的手印,仍有些不敢相信这一切是真的,声音里满是激动与感慨。
“这契书我写了十份,咱一家一份,另外一份我会拿去镇上衙门存档,都按了手印,兴国二伯您可以拿回家慢慢细看。”怀谨耐心解释道。
“你小子,真有你的!”夏兴国接过属于自己的那份契书,小心翼翼地折起来,放进怀里,脸上洋溢着兴奋的笑容。
回想起自己小时候,大字不识几个,不像大哥读了几年书,还能谋个里正当当。他和三弟一看到书就头疼,小时候没少被父亲用棍棒教训。
那时候不懂得读书的好处,长大后才体会到知识的重要性。成家分家后,他们兄弟俩和大哥家的差距愈发明显。
虽说大哥这些年也没能培养出个读书人,但大哥家的几个孩子都上过私塾。尤其是老大怀山,精明干练,胸有城府,就从这次的事情便能看出一二,日后不管是当里正还是做掌柜,对他来说都不在话下。
如今有了作坊,家里慢慢就会富裕起来,儿子没读书的天赋,那就从孙子辈开始培养。这一切,还真得好好感谢兴南一家!
若不是他们慷慨拿出卤肉方子,哪里会有大家的作坊?
哪家的作坊能十两银子就占到半成的利润?
这分明是兴南家在拿自家的利益补贴大伙。回去可得跟家里媳妇孩子好好讲讲,来作坊上工就是给自己家干活,还有工钱拿,可一定要尽心尽力。
有这种想法的不止夏兴国,其他几家心里也都差不多是这么想的。
就拿赵家来说,他们家是卖豆腐的,也算是个家庭小作坊。可俗话说“天下三苦,撑船打铁磨豆腐”,他们夫妻俩起早贪黑,磨豆腐、卖豆腐,一天下来也不过挣点辛苦钱,这十两银子还是他们存了将近十年才攒下来的。
但这卤肉生意,虽然还没正式开始,可镇上明月楼的火爆大家都有目共睹。若不是生意太好,也不至于招来蔡癞子等人的觊觎。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是个稳赚不赔的买卖!那可是别人眼红都得不到的卤肉方子,兴南家却毫不犹豫地拿了出来,还让他们只出十两银子就能占半成股份,这简直就像是白送了他们一个能生银子的聚宝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