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侍郎一路出去往县衙大堂走,吩咐随从请阮行之到大堂相见,又吩咐人叫大公子来见他。
结果没走出多久,就碰见大儿子一脸疑惑的进来。
“何事?”
“父亲,您看那齐公子如何?”
“齐公子?哪个齐公子?哦,你说的那个剑客,那个虬髯客?”说实在,他真没怎么关注,一个江湖剑客还引不起他的注意。
“您看他像不像京城齐国公府的那位?”
童侍郎停下脚步,颇为震惊地看了大儿子一眼。“齐国公府几年前去闯荡江湖的那位?!”
齐家二公子今年不过弱冠长得虽然不如大公子俊俏文雅,可也是翩翩公子。今天的这位虬髯客满脸风霜不修边幅,看着比他还年老,这,哪里像了?!
当年跟随德威帝一起打天下的,有三位大将,在德威帝称帝后依次被封为定国公、齐国公和镇国公。
虽然已过去百年,德威帝跟三位国公都已经仙逝,但三个国公府都是世袭罔替的爵位,在京城依然是超然的存在。
镇国公一直戍边西南守国门,连府邸也安在西南蜀地,当然京城也有镇国公府,但这么多年一直空置只留几个老仆守着,只偶尔镇国公回京述职才会敞开大门。
定国公府在三个公府里是地位最尊崇的,因为定国公的母亲定国公老夫人是德威帝的最小堂妹,顺和郡主,德威帝最宠这个和他女儿一般大小的小堂妹。
现任定国公是他的岳父,他的夫人是定国公嫡长女,能攀上这门亲事他自己也是从没想过的。
而刚刚大儿子说的齐国公府,在三个国公府里就算是奇葩的存在。
齐国公府子嗣单薄,从老国公开始一直是三代单传,而且人家家规还明确规定不许纳妾。
现任齐国公从舞勺之年就跟着当今鞍前马后征战沙场,直到而立之年才娶妻戚氏,乃镇北将军独女,婚后育有一子乃齐国公府大公子齐泽。
按照齐国公府三代单传的定律,众人也不期望会有第二个孩子蹦出生。可就在齐泽十二岁之时,三十二岁高龄的戚氏居然又怀孕了,隔年正月出生,这便是齐家二公子齐禹。
大公子与二公子相差整整一轮,这在京城也不是什么大事,有的勋贵人家,子辈跟孙辈同龄也不是没有。
齐大公子喜文,国子监读书进士出身,十八岁娶妻姜氏,目前在户部任职。姜氏乃国子监祭酒嫡长女,门第不算低,但跟齐国公府比,她算是高嫁。她性子温婉,与齐家上下一直和睦相处。
大公子成亲时,那齐禹不过六岁顽童,大公子夫妇一直将他当儿子教养,齐禹也一向与大哥大嫂亲厚。
这齐禹聪慧非常,小小年纪就有神童之称,12岁就已经是秀才,17岁参加春闱更是被当今点为榜眼赐翰林院待诏,更别说他从小就跟着他外祖父镇北将军习武,乃是文武双全的奇才。
不知什么时候起外头茶楼酒馆就有传闻,这齐国公迟迟不请封世子怕是在等二公子长成。要知道,大明朝三大国公府就他们齐国公府还没有请封世子。
其实众人这是咸吃萝卜淡操心,国公府之前就大公子一人,大公子也是按照接班人培养出来的,这请不请封都是他的。老国公都是直接退到幕后,将国公之位让给儿子,也没有请封世子这一步骤。
这在齐国公府几乎是墨守成规的。
不过那也是齐国公府一直三代单传的原因,就一个儿子,不传他传给谁?
可现在情况不一样,这不有二公子了嘛?
所谓众口铄金,三人成虎,这流言传久就满京城街头小巷茶楼酒馆都是这种言论。
齐国公府自然也听到这些流言。
对待流言蜚语,要么你不理,让谣言止于智者,理了就别在乎,在乎了那流言迟早一天成为现实。
齐家人都很郁闷,这什么跟什么啊?!
谁也没想到冒出这一茬?
其他人还好,就姜氏比较难做,每回出门都有人上赶着问她。谁叫整个齐家就她一个温婉没有架子,好打探消息。
其他人,哼!鸟也不鸟你!
然后,某一天,齐家的这位二公子不伺候了,他放弃翰林待诏改去江湖闯荡了,要学那卫大儒学那魏晋名士外出游学了。
齐二公子离家出走,隔天,齐国公就上书当今请封大公子为世子。
猝不及防地,打了众人一个措手不及,这件事一下子就尘埃落定了。
可命运有时候很是考验人。
齐世子与姜氏育有一子一女,儿子今年不过六岁,女儿已在年前嫁人。
就在他们出京前段日子齐家小儿子不慎跌落荷花池,小小年纪可能憋气久了,救是救回来了,人却痴傻了,眼神呆滞不认亲人行为怪异。
齐国公府天塌了。
齐世子夫妇就这一个嫡子,听到这消息犹如晴天霹雳,那是天天在外到处求医,连当今都下旨让太医院的众人到齐国公府会诊,务必治好小少爷。
可是痴傻之症哪有那么容易治好,就算是后天因素导致的,太医院众御医也是束手无策。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