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安安回过神来,看着茶盘上所剩无几的点心,心里“咯噔”一下,顿时有些着急。
怎么就一时没忍住吃多了呢?!
她心里犯起了嘀咕,等会儿要是被人瞧见,会不会说她嘴馋呀?
这么一想,她心里慌慌的,赶紧动手整理起点心,重新摆好盘,好歹弄得不太容易被人一眼看穿,这才慢慢安下心来。
恰在此时,于连胜走进屋内,一眼就瞧见自家媳妇正专注地摆弄着茶盘。“娘子,该去拜堂啦!”他轻声说道。
秦安安瞬间脸红心跳,好在盖着红盖头,旁人瞧不见她这副娇羞模样。
这时,喜娘也走了进来,手里拿着红绸缎,将一端递给于连胜,另一端轻轻放到秦安安手中,而后便搀扶着新娘子出门去举行拜堂仪式。
“一拜天地,天作之合!”
“二拜高堂,合家美满!”
“夫妻对拜,白头到老!”
“送入洞房!”
随着司仪洪亮的喊声,新婚夫妻相互对拜,满堂宾客齐声喝彩,众人簇拥着新人朝着新房走去,一路上嚷嚷着要闹洞房。
怀清一手牵着小弟,一手拉着小妹,一心顾着这两个小家伙,不知不觉就被人群挤到了最后面。
“大姐,看不着!”小弟着急地说道。
怀清心里无奈,她拽着两个孩子,实在抢不过别人呀。虽说她能用蛮力挤进去,但就为了看新娘子,似乎也没必要,万一不小心伤着人就不好了。
于是,怀清带着小弟先去抢占桌位,还不忘给家人留好位置。
吃席自然要和熟人坐一起,不然可没法尽情享受美食。于家这大半年跟着夏家的脚步,也赚了不少钱,不仅盖了新房,还娶了新媳妇,今晚的菜式十分丰盛。
众人一边大快朵颐,一边感慨于家如今是真的发达了。
瞧这席面,不是肉就是鱼,村里哪家办喜宴能有于家这么阔气?
可不就是日子越过越好了嘛。
夏兴南被众人轮番敬酒,怀谨、怀谦兄弟俩也没能逃过。如此一来,夏家人晚上只能歇在于家庄。怀清本也想喝点酒,无奈于氏管得严,她没能如愿。
一夜好眠,无梦扰人。
第二日清晨,怀清起床后,简单刷了牙、洗了脸,便能吃上现成的早饭,原来是小舅母早早做好了。
怀清心里不禁感到疑惑,小说里新妇成亲后往往累得起不了床,难不成是小说乱写,要不就是小舅……
她瞧了瞧正在厨房忙碌的小舅和小舅母,两人一个烧火,一个炒菜,恩爱非常,蜜里调油的样子,又不太像。
姥爷、姥姥和大舅他们昨天也累坏了,一觉睡到天亮。
让新妇一个人准备吃食,胡氏和李氏心里怪不好意思的。
“爹娘你们先吃,我还有一个菜没端来。”秦安安笑着说道。
“老三媳妇,你别忙了,让老三去端。”姥姥拉着三媳妇,让她坐下。
于连胜应了一声,赶忙去灶房端菜。
新媳妇脸皮薄,一家人吃饭时也不敢太过随意,不过大家说说笑笑,倒也其乐融融。
接下来,便是新媳妇敬茶的环节。
秦安安恭敬地跪下来,递上茶盏,清脆地喊了声:“爹娘喝茶。”
这一声喊,乐得于家姥爷姥姥合不拢嘴,他们接过茶喝了一口,便立刻递上早就备好的厚礼。
姥爷为人实在,红包里直接包了一个银锭子,看起来足有五两重;姥姥送的是一根银簪子,样式是雍容华贵的牡丹,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很有分量。
胡氏和李氏收到的是银镯子,款式几乎一模一样,一看就是一起挑选的;于氏则给了一个玉镯。
新妇也回赠了长辈们一套衣裳和鞋子。衣裳没细看,但那鞋子十分好看,上头的绣花精美绝伦,一看就是花了心思的。
轮到给小辈送礼时,于立年带头,恭恭敬敬地叫了声“婶婶”“舅母”。
因为五个哥儿都是读书人,秦安安给他们准备的是清一色的文房四宝;四个女娃则每人收到一个精美的荷包,荷包里各有两个银铃铛,图案还是各自的生肖,可见她在准备礼物时费了不少心思。
几个小孩子收到礼物,欢喜得不得了,秦安安见此,也彻底放下心来。
婆母慈善,妯娌和睦,小姑子一家也都和善,她心里暗自庆幸,自己算是嫁对了人家。
怀清经历了两场古代婚礼,总体感觉还是很不错的。
古代结亲讲究门当户对,现在看来确实有一定道理。就比如刚才的敬茶环节,要是一方送的礼厚重,另一方却很轻薄,难免会让人觉得尴尬。
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开始,接着是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再到花轿迎亲、拜堂、宴宾、闹洞房,最后合卺,这一整套流程下来,十分隆重。
现代社会讲究自由,恋爱自由、结婚自由,当然离婚也自由。听说现在离婚不需要冷静期,异地就能办理,在手机上操作就行,方便得很。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