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蹄踏过青石板路,溅起细碎的尘土。
贾璘离开贾府后,并未直接追查北静王旧部的下落,而是先去了一趟内务府——
当年北静王的赃款是由内务府清点封存的,
若能拿到当时的入库记录,便能从根本上反驳“私藏”的罪名。
内务府总管见忠福王亲自到访,不敢怠慢,连忙将他请进内厅。
贾璘开门见山,说明来意,那总管却面露难色:“王爷,并非下官不愿帮忙,
只是当年的入库记录已归入秘档库,需圣上旨意才能调取。”
“旨意?”贾璘眉头微皱,随即从袖中取出一枚令牌,
“这是先帝赐予本王的‘协理朝政’令牌,凭此令牌,能否调取秘档?”
总管接过令牌,见上面刻着先帝的御印,连忙躬身道:
“有此令牌,自然可以。下官这就带王爷去秘档库。”
秘档库阴冷干燥,一排排书架整齐排列,上面摆满了泛黄的卷宗。
总管按照贾璘的要求,找到了当年北静王赃款的入库记录。
贾璘接过卷宗,仔细翻阅,只见上面清晰地记录着赃款的数量、封存时间以及经手人,
最后还有内务府总管与御前侍卫的签名画押。
“太好了!”贾璘心中一喜,正欲将卷宗收好,脑海中突然响起系统的提示音:
“触发‘证据探查’技能,发现卷宗边缘有异常墨迹,疑似被人篡改过。”
贾璘心中一凛,连忙凑近卷宗,借着微弱的光线仔细查看。
果然,在记录赃款数量的那一页,边缘有一道极淡的墨迹,若不仔细看,根本无法察觉。
他用指尖轻轻摩挲,心中已然明白——有人曾试图篡改入库记录,只是不知为何未能成功。
“总管,当年负责记录此事的人是谁?”贾璘抬头问道。
总管思索片刻,答道:“当年的记录官姓赵,
如今已辞官回乡,听说在城郊的青云村隐居。”
贾璘点点头,将卷宗收好:“多谢总管告知,本王告辞。”
离开内务府后,贾璘立刻策马前往青云村。
青云村地处城郊,民风淳朴,贾璘几经打听,终于找到了赵记录官的住处。
那是一座简陋的小院,院内种着几棵桃树,此时桃花已谢,枝头结满了青涩的桃子。
贾璘上前敲门,片刻后,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打开了门。
“你是?”老者疑惑地看着贾璘。
“晚辈贾璘,特来拜访赵前辈。”
贾璘躬身行礼,“晚辈此次前来,是为当年北静王赃款入库之事,想向前辈请教几个问题。”
赵记录官闻言,脸色微变,连忙将贾璘请进院内:
“王爷有话,进屋说吧。”
进了屋,赵记录官给贾璘倒了杯茶,才缓缓开口:
“王爷,当年之事已过去多年,为何突然提起?”
“实不相瞒,贾府近日被人诬告私藏北静王赃款,圣上已派锦衣卫查抄。
晚辈此次前来,是想查明真相,洗刷贾府的冤屈。”
贾璘将内务府的卷宗递给赵记录官,“前辈请看,这卷宗边缘的墨迹,是否是当年有人试图篡改?”
赵记录官接过卷宗,仔细查看片刻,脸色变得凝重起来:
“没错,当年确实有人深夜潜入秘档库,想要篡改这份记录。
幸好我当时察觉异常,及时阻止,才没能让他得逞。
只是那人武功高强,我未能看清他的容貌,只记得他身上有一股淡淡的檀香。”
“檀香?”贾璘心中一动,北静王旧部中,喜好焚香的人并不多,其中最出名的便是前户部侍郎李修远。
李修远曾是北静王的谋士,北静王谋反失败后,他便辞官归隐,不知去向。
“多谢前辈告知。”贾璘起身行礼,“晚辈还有一事相求,
希望前辈能随晚辈回京城,在圣上面前作证。”
赵记录官犹豫片刻,最终点头答应:“王爷放心,老夫虽已辞官,但也知晓是非黑白,定不会让贾府蒙冤。”
贾璘带着赵记录官回到京城时,已是傍晚。
他先将赵记录官安置在王府,随后便前往贾府,想将今日的发现告知王熙凤。
走进贾府,只见院内一片寂静,丫鬟仆妇们都小心翼翼地做事,生怕惹出半点麻烦。
贾璘来到王熙凤的住处,刚走到门口,便听到里面传来王熙凤与李纨的说话声。
“……如今府中人心惶惶,若不能尽快查明真相,恐怕不等锦衣卫抄家,府里的人就先乱了。”
李纨的声音带着几分担忧。
“嫂子放心,璘爷已经去查了,相信很快就会有消息。”
王熙凤的声音依旧坚定,“再说,我们也不能坐以待毙,我已经让人暗中清点府中财物,
若真到了万不得已的时候,也能有条退路。”
贾璘推门而入,笑道:“看来我回来得正是时候,刚好有好消息要告诉你们。”
王熙凤与李纨见贾璘回来,连忙起身迎接。“璘爷,可有进展?”王熙凤急切地问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