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璘在青州推行新政半月有余,粮价渐趋平稳,
各处水利工程也已热火朝天地动工。
百姓们口耳相传,对这位体恤民情、雷厉风行的新王爷赞不绝口。
这日清晨,秋阳明媚。
贾璘正与尤三姐、袭人二人在精心打理过的王府后花园中赏菊。
尤三姐一身鹅黄衣裙,执一把精巧的团扇,指着几株开得正盛的墨菊叽叽喳喳说着什么,笑声清脆;
袭人则穿着淡雅的月白衣裙,安静地在一旁修剪花枝,偶尔抬眼看向贾璘和尤三姐,眸中含着温柔的笑意。
贾璘一身便服,负手而立,享受着这难得的安逸时光,看着身边两朵解语花,心中满是惬意。
忽闻府外传来一阵略显急促的车马声,紧接着管家步履匆匆地穿过月洞门前来禀报:
“王爷,京城来了贵客,仪仗不俗,自称是您的故人。”
贾璘心中微讶,放下手中的茶盏:“故人?”
他脑中闪过几个名字,却一时无法确定。
尤三姐和袭人也停下动作,好奇地望过来。
“走,去看看。”贾璘整理了一下衣襟,带着几分疑惑和期待,快步走向府门。
刚到府门口,便见几辆颇为华丽的马车停稳。
为首一辆马车的帘子掀开,一个鲜艳夺目、气势逼人的身影率先优雅地踏下车辕,
正是风姿绰约的王熙凤!
她一身石榴红的撒花锦缎衣裙,外罩同色镶金边比甲,云鬓高耸,金钗耀眼,顾盼神飞间自带一股泼辣利落的风情。
“璘爷!”王熙凤一眼看到贾璘,脸上瞬间绽开春花般灿烂的笑容,
几步上前,一双丹凤眼毫不避讳地上下打量着贾璘,语气带着熟稔的调侃,
“几日不见,你这通身的气派可是越来越足了,真真儿是位王爷了!”
贾璘又惊又喜,连忙上前拱手:“凤姐姐!你怎么突然来了青州?”
他话音刚落,就见后面的马车上又下来两人。
平儿依旧是那副温婉妥帖的模样,扶着一位身姿袅娜、
恍若神仙妃子的女子款款走来——竟是秦可卿!
“见过王爷。”
秦可卿走到近前,微微屈身,动作优雅至极,声音如珠落玉盘,
“听闻王爷在青州励精图治,政通人和,我们心中仰慕,便结伴前来探望,
顺便给王爷带了些京里的新鲜玩意儿,聊表心意。”
她身后,数十名穿着体面的随从恭敬侍立,车上也卸下不少扎着红绸的精美礼盒。
贾璘心中一阵暖流涌过,对着秦可卿和平儿笑道:“可卿妹妹、平儿妹妹也来了!这可真是天大的惊喜!快,快里面请!一路辛苦了!”
他连忙侧身相迎,热情地将三人让进府中。
尤三姐和袭人早已闻讯赶到仪门处相迎。
看到这几位来自京城的绝色佳人,尤其是艳光四射、气场强大的王熙凤,
尤三姐明媚的笑容微微一凝,随即又恢复如常,与袭人一同上前,规规矩矩地行礼:
“见过几位姐姐。”
王熙凤的目光利箭般扫过尤三姐和袭人,
尤其在尤三姐娇艳明媚的脸庞和袭人温婉秀丽的模样上略作停留,
眼中掠过一丝了然的笑意。
她转头对着贾璘,语调带着一丝戏谑和不易察觉的酸意:
“璘爷当真是好福气!在这山青水秀的青州,
还有两位天仙似的妹妹贴心陪着,难怪乐不思蜀了。”
贾璘听出她话里的调侃,只是微微一笑,并不接话,只吩咐下人:
“快备上好茶和点心,再把西跨院的几间上房收拾出来,
贵客远道而来,要好生安置。午膳按最高的规格准备。”
一行人来到花厅落座。
尤三姐和袭人亲自奉茶。
王熙凤端起茶盏,优雅地撇了撇浮沫,开始讲述京城的近况:
“璘爷放心,府里一切都好。
老太太身子骨硬朗着呢,每日里听听戏、逗逗孙子孙女,精神头足得很,
特意让我嘱咐你,安心在此经营封地,无需挂念家中。”
她顿了顿,放下茶盏,凤目中闪过一丝锐利:
“北静王那厮伏法之后,京里倒是消停了不少。
咱们府上因着璘爷这层关系,如今在京城里,腰杆子可比从前更硬了三分。”
言语间带着贾府固有的精明与得意。
秦可卿安静地听着,偶尔补充一两句。
她今日穿着淡紫色的衣裙,气质清雅脱俗,仿佛不食人间烟火。
她微微侧头,看向窗外王府花园中开得正盛的菊花,轻声道:
“在京中久居深宅,听闻青州云台山风景冠绝一方,神往已久。
此番随凤姐姐同来,也是想沾沾璘爷的光,领略一番这山水灵秀之地。”
平儿在一旁抿嘴笑道:“可不是,璘爷这王府的花园也精巧得很呢,瞧这菊花,品种繁多,开得又精神,
比我们府里精心伺候的还要好些。”
她目光真诚地欣赏着窗外的景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