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战过后,除了清扫战场、救治伤员、巩固防务这些必要工作之外,对于一支胜利之师而言,最激动人心、也最能体现上意导向的环节,莫过于——论功行赏,分配战利品!
数日后,沧州城内临时收拾出来的、充当行宫的原契丹贵官府邸大堂内,灯火通明,将星云集。北伐大军中所有够分量的将领、以及立下特殊功勋的官员(比如我们的陆医官),齐聚一堂,参加由皇帝柴荣亲自主持的战后封赏大会。
大堂内气氛热烈,武将们虽然大多身上带伤(轻的),但个个精神焕发,红光满面,互相抱拳寒暄,声音洪亮,讨论着那日的惊险与辉煌。空气中弥漫着胜利的喜悦、对封赏的期待,以及一丝若有若无的……比较之心。
陆明依旧是那身洗得发白的医官袍服,在一群顶盔贯甲、膀大腰圆的武将中间,显得格外扎眼,如同误入猛兽群的……呃,熊猫?他百无聊赖地站在相对靠前的位置(功劳大,站位靠前),听着周围将领们唾沫横飞地吹嘘自己如何勇猛,砍翻了多少契丹骑兵,心里默默吐槽:“说得好像契丹人是被你们的王八之气吓跑的一样,要不是我的‘震天雷’和火药箭先把他们炸懵了,你们现在还能站在这里吹牛?早特么被契丹铁骑踩成相片了……”
当然,这话他只敢在心里说说。表面上,他还是那副人畜无害、略带腼腆(装的)的笑容,偶尔有将领过来跟他打招呼,他也客气地回应,态度谦和,赢得了不少好感。
“陆医官,此次大胜,你居功至伟啊!那‘震天雷’,真是神了!”一名性格豪爽的将领用力拍着陆明的肩膀,差点把他拍散架。
“将军过奖了,都是陛下运筹帷幄,将士们用命,陆明不过是尽了点微末之力。”陆明一边龇牙咧嘴地揉着肩膀,一边说着标准的谦虚台词。
“诶,陆医官不必过谦!你的功劳,大家都看在眼里!”
类似的对话发生了好几次。陆明发现,经过此战,他在军中的地位和声望,似乎有了一个质的飞跃。以前大家敬他,多半是因为他的医术和陛下宠信,现在,更多了一份对“力量”的敬畏——能捣鼓出“震天雷”这种大杀器的人,谁敢轻易得罪?
相比之下,赵匡胤就显得有些落寞了。他独自站在一个不太起眼的角落,面无表情,眼神平静地看着前方,仿佛周遭的热闹与他无关。有相熟的将领过去打招呼,他也只是淡淡地点点头,并不多言。他那日的冒进失利,早已传遍全军,虽然陛下没有公开严厉斥责,但这份“污点”却是实实在在的。此刻站在这里,感受着周围对陆明的追捧,他只觉得脸上火辣辣的,如同被无形的鞭子抽打,心中的怨毒如同野草般疯长。
“陛下驾到——!”
随着内侍一声尖利的通传,大堂内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整理衣冠,肃然而立。
柴荣身着常服,在一众内侍和侍卫的簇拥下,龙行虎步地走上主位,脸上带着和煦而威严的笑容。他目光扫过堂下众将,尤其是在陆明身上略微停留,赞许地点了点头。
“众卿平身!”柴荣虚扶一下,声音洪亮,“今日召诸位爱卿前来,一为庆贺我军大破契丹主力,扬我国威!二来,便是论功行赏,酬谢诸位浴血奋战的功劳!”
“陛下圣明!万岁万岁万万岁!”众将齐声高呼,声震屋瓦。
封赏仪式正式开始。由兵部和吏部的官员捧着功劳簿,一一唱名,宣布封赏。
首先封赏的,是那些在一线冲锋陷阵、斩将夺旗的悍将。加官、进爵、赏赐金银绸缎、田地奴仆……柴荣出手大方,毫不吝啬。得到封赏的将领个个喜形于色,叩谢天恩,大堂内气氛愈发热烈。
接着,是后勤、参谋等有功人员,也各有封赏。
终于,轮到了重头戏。
唱名的官员声音陡然提高了几分,带着无比的恭敬:“医官陆明,上前听封——!”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到了那个年轻的过分的医官身上。
陆明整了整衣袍(虽然还是那件旧的),走上前,躬身行礼:“臣,陆明,恭听圣谕。”
那官员展开一份明显更加精致的绢帛圣旨,朗声宣读,声音在大堂内回荡:
“咨尔医官陆明,器识宏远,才术通神。北伐以来,恪尽职守,活人无算,恩泽三军,此乃一功!”
“明察秋毫,智破军粮蠹案,肃清奸佞,稳固后方,此乃二功!”
“格物精微,创‘震天雷’、‘火药箭’等不世利器,扭转战局,克敌制胜,居功至伟,此乃三功!”
“临阵献策,老成持重,劝阻冒进,保全军之胜果,此乃四功!”
“四功并赏,殊勋卓着!着,晋陆明为光禄大夫(从三品文散官,地位尊崇),封开国县侯(爵位),食邑千户!赏金千两,帛五千匹,奴仆百人,田庄两座!另,特赐金牌一面,许其随时入宫奏对,参赞军机!其麾下格物坊,擢升为军器监格物司,陆明兼领司正,专司火器研发制造,一应所需,优先供给!望卿再接再厉,不负朕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