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揣着沉甸甸的十贯钱,陆明感觉自己的腰杆都比平时挺直了三分。这不仅仅是钱,这是王朴宰相盖章认证的“潜力股”标志,是他摆脱纯靠捡垃圾搞科研困境的里程碑!
当然,他也清楚这钱烫手。张医官和李医官那两条毒蛇肯定在暗处盯着,就等他犯错。王太医那边也是态度暧昧。所以,这笔启动资金必须用在刀刃上,尽快转化为实际成果,形成一定的“护城河”。
第二天,他起了个大早,仔细规划了采购清单。蒸馏酒精的升级是首要任务,但直接去买大量粮食酿酒太扎眼,而且发酵需要时间。他决定双管齐下:一方面继续优化蒸馏装置,另一方面,开启新的、更急需且更容易出成果的项目。
他的目标很明确:一是搞出真正能用的、浓度更高的酒精;二是尝试制作一些简单的化学试剂和防身用品。
揣好钱,换上最不起眼的常服(依旧是那身洗得发白的旧衣服,实在没得换),陆明深吸一口气,走出了太医院那扇象征着压抑与勾心斗角的大门。
这是他穿越后第一次真正意义上“逛”京城。
开封府作为后周国都,其繁华程度远超陆明的想象。鳞次栉比的店铺,熙熙攘攘的人流,沿街叫卖的小贩,空气中混合着各种食物、香料、牲畜和人间烟火的气息,构成了一幅生动而喧嚣的《清明上河图》现实版。
朱门绣户,宝马香车,与衣衫褴褛的乞丐、步履匆匆的行商形成鲜明对比。这就是五代末期的汴梁,混乱与生机并存,腐朽与新芽共长。
陆明无暇过多感慨,他按照记忆和问路,直奔东市。那里是各类日常杂货、南北货、以及一些小手工业品的集散地,相对鱼龙混杂,但也更容易买到些不那么起眼的东西。
他的采购清单如下:
1. **升级蒸馏装置相关:** 质量更好的陶瓷罐(至少不能是破的)、不同口径的竹管或苇管(用于连接)、耐热的黏土、一些蜂蜡(尝试改进密封)。
2. **酒精原料(掩人耳目版):** 少量品质尚可的酒曲(借口研究药酒),大量价格低廉、含糖量高、容易发酵的水果(比如烂梨、熟过头的枣子,这个季节应该便宜),或者一些糖蜜、饴糖(如果买得起的话)。
3. **化学实验核心材料:**
* **生姜、大蒜:** 量大管饱!这是他计划中提取姜辣素、大蒜素,以及进行某些显色反应(比如姜汁遇砷变黄褐色)的关键原料。借口?就说研究驱寒、辟秽的新方子,合情合理。
* **醋(酢):** 购买大量的普通米醋或陈醋。这是获取乙酸(醋酸)的最简单来源,虽然浓度低,但可以通过反复冻结分离(醋酸冰点比水高)或者与其他物质反应来提纯、转化。借口?消毒、清洁、甚至……做菜?
* **硝石(钾硝石)、硫磺:** 作为药材,太医院药库也有,但少量购买不会引起太大注意。这是黑火药和制冰的关键。借口?研究“霹雳散”(一种中医方剂,名字唬人,其实跟火药没关系)或者夏季降温。
* **绿矾(硫酸亚铁)、胆矾(硫酸铜):** 同样是药材,用于制取初级酸性溶液和做一些显色实验。
* **石灰:** 建筑材料和某些中药会用到,容易购买。
4. **其他杂项:** 几个大小不一的崭新陶罐、瓦盆,一些粗麻布(过滤用),一盏小油灯(夜间实验照明),以及……最重要的,给自己买点像样的吃食!他实在受够了饿肚子的滋味!
怀揣着激动(和饥饿)的心情,陆明开始了他的大采购。
他首先找了个看起来还算实在的杂货店老板。老板是个精瘦的中年人,穿着半旧不新的葛布衫,正拿着鸡毛掸子有一下没一下地掸着货架上的灰尘,眼神耷拉着,没什么精神。
“店家,买东西。”陆明敲了敲柜台。
老板抬起眼皮,懒洋洋地打量了一下陆明那身寒酸的打扮,语气没什么热情:“客官要什么?”
陆明也不在意,直接报出清单:“上好的陶罐,肚大口小,壁厚实的那种,来两个。不同粗细的竹管,给我来一捆。耐烧的黏土来十斤。蜂蜡有吗?来两块。”
老板愣了一下,这组合有点奇怪,但还是应道:“有,陶罐五十文一个,竹管十文一捆,黏土两文一斤,蜂蜡……那个贵点,三十文一块。”他一边说一边观察陆明的反应,准备着对方讨价还价或者直接被价格吓走。
陆明却眉头都没皱一下,直接从钱袋里数出相应的铜钱,哗啦啦放在柜台上:“还要大量生姜、大蒜,越新鲜越好,给我各来二十斤!醋,要最酸的那种,先来五坛!”
“多少?!”老板差点被自己的口水呛到,眼睛瞬间瞪圆了,之前的慵懒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惊疑和……看傻子一样的眼神,“客官,您……您要这么多姜蒜和醋做什么?开食肆也用不了这许多啊!”二十斤姜蒜,五坛醋,这足够一个小饭馆用上十天半个月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