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赛花来访后的第二天,陆明正在救护所里指导几个医徒练习缝合技术——用的是一些从厨房要来的猪皮。看着那几个年轻医徒笨手笨脚,把猪皮缝得歪歪扭扭如同蜈蚣爬,陆明忍不住以手扶额,深感任重道远。
“大人!大人!”王铁柱的声音带着一丝急促,从外面传来。
陆明心头一跳,不会又出什么幺蛾子了吧?他现在都有点条件反射了。
“何事惊慌?”陆明走出临时充当教学区的帐篷。
王铁柱手里捧着一份公文,脸上表情有些古怪,像是想笑又不敢笑:“大人,行辕来令,命您……命您即刻点齐一小队护卫,前往西北方向葫芦口一带,与府州折家军一部汇合,协同执行边境巡逻任务。”
“啊?”陆明以为自己听错了,“让我去巡逻?我是医官啊!又不是作战部队的!”他指着自己身上那件洗得发白的旧官袍,“你看我像能骑马提刀跟契丹人拼命的样子吗?”
王铁柱忍着笑,将公文递上:“大人,令旨上是这么写的。说是……例行巡逻,熟悉边境地形,同时也让友军见识一下我大周医官的……呃,风采?而且,点名是与折赛花将军所部协同。”
“折赛花?”陆明接过公文,快速浏览了一遍,果然如此。令旨措辞官方,但意思很明确,就是让他这个“文职”人员,去体验一下前线生活,顺便搞搞“军民团结”。
陆明摸着下巴,琢磨着这命令背后的含义。是柴荣的意思?还是哪个看他不顺眼的家伙(比如赵匡胤?)想把他支到危险的前线去“意外”一下?又或者,真的只是单纯的例行公事,恰好轮到他头上了?
联想到昨天折赛花离开时那句关于葫芦口契丹游骑活动频繁的提醒,陆明觉得这事儿没那么简单。但军令如山,不去是不行的。
“行吧,巡逻就巡逻,就当出去透透气,野外考察了。”陆明无奈地耸耸肩,对王铁柱吩咐道,“去,挑十个机灵点、骑术还过得去的弟兄,带上急救包和……嗯,多带点‘神仙醉’和纱布,万一碰上遭遇战,还能派上用场。再把我的‘小宝贝’们也带上。”他所谓的“小宝贝”,指的是他那把改良弩和一些自制的防身小玩意儿,比如装了石灰粉和迷烟的小陶罐。
“是,大人!”王铁柱领命而去。
一个时辰后,陆明带着十名精心挑选的护卫,骑着马,离开了救护所,朝着西北方向的葫芦口而去。陆明的骑术经过这段时间的“被迫”锻炼,总算不再是当初那个一上马就摇摇晃晃的菜鸟了,虽然跟那些精锐骑兵没法比,但正常骑行和慢跑已经问题不大。
初夏的边塞,天高云淡,视野开阔。放眼望去,是一片略显苍凉的原野,远处是连绵起伏的山峦轮廓。风吹过草地,泛起层层绿浪,带着青草和泥土的气息。如果不是知道这里随时可能冒出凶神恶煞的契丹骑兵,这景色倒也算得上壮丽。
一行人马不停蹄,在午后时分,抵达了约定的汇合点——葫芦口外一处地势较高的坡地。
远远地,就看到一队约三十人左右的骑兵已经等在那里。为首一人,红衣黑马,身姿挺拔,正是折赛花。她今日换上了一套更便于行动的轻便皮甲,背上负着一张角弓,箭壶挂在马鞍旁,英气逼人。
看到陆明等人到来,折赛花策马迎了上来,脸上带着爽朗的笑容:“陆医官,果然准时。”
“折将军相召,岂敢迟到。”陆明在马上拱了拱手,笑道。他打量了一下折赛花身后的骑兵,一个个都是精悍之辈,眼神锐利,纪律严明,不愧是久经沙场的折家军精锐。
折赛花也看了看陆明带来的十个人,虽然不如她的部下那般杀气腾腾,但眼神沉稳,装备整齐,尤其是看到他们马背上驮着的那些奇奇怪怪的箱子和包裹(主要是医疗用品和陆明的“小宝贝”),眼中闪过一丝好奇。
“陆医官这行头,不像是来巡逻,倒像是来……游山玩水,顺便行医济世的?”折赛花打趣道。
陆明脸不红心不跳:“有备无患嘛。万一折将军的手下不小心磕着碰着,或者运气不好遇到契丹人挂了彩,我这不是能现场办公,提高救治效率嘛。”
折赛花被她逗笑了:“那就先谢过陆医官了。时候不早,我们这就出发吧。葫芦口一带地形复杂,山谷交错,是契丹游骑最喜欢渗透的区域。”
两队人马合为一处,共计四十余人,开始沿着边境线缓缓巡逻。折赛花一马当先,陆明紧随其后,他的护卫和折家军骑兵则呈扇形散开,警惕地注视着四周。
折赛花显然对这里极为熟悉,一边走,一边指着周围的地形向陆明介绍。
“陆医官你看,前面那个像葫芦一样的山谷,就是葫芦口了。入口狭窄,里面却别有洞天,能藏下不少人马。契丹游骑就经常利用这种地形设伏,或者作为临时歇脚点。”
“那边,看到那片长势特别茂盛的草地了吗?下面很可能有地下水源。在边塞行军,找到水源至关重要。契丹人也懂这个,所以这些地方也要格外小心。”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