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德长舒一口气:
“谢谢你,党。
你知道这对我和对美国意味着什么。”
这次增兵具有深远战略意义。
随着31万主要由南洋土着组成的保安部队开赴安南,
熊猫集团内部的人口结构发生了决定性变化。
而那些被派往战场的土着青壮年,
则在残酷的战争中不断消耗。
作为回报,熊猫集团获得了价值超过30亿美元的新订单,
并且如愿以偿地建立了自己的坦克工厂。
来自各国坦克的技术在和平市的工厂里被融合、改进,
第一批“卫士-1型”主战坦克于1967年底下线。
1967年3月,和平市航天控制中心。
“5、4、3、2、1,点火!”
巨大的火箭轰鸣着冲上云霄,
在蔚蓝的天空中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
这次发射承载着千岛王国的雄心——
一颗通信卫星、一颗电视转播卫星,
还有这个时代技术难度最高的同步轨道卫星。
“卫星成功入轨!同步轨道定位开始!”
控制中心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党建国与在场的科学家们一一握手,
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
这一技术突破立刻在国际上引起轰动。
《纽约时报》评论道:
“一个成立不到两年的国家,完成了许多老牌发达国家都未能实现的太空成就。”
《泰晤士报》则忧心忡忡地写道:
“千岛王国正在以惊人的速度缩小与技术先进国家的差距。”
这一成就带来了立竿见影的外交收益。
一直对千岛王国心存芥蒂的马苏丹主动伸出橄榄枝,希望改善关系。
中东国家也开始重新评估这个新兴国家的影响力,数个网页和酋长国相继表示愿意建立外交关系。
而对这一突破,两强的反应颇为微妙。
在他们看来,同步轨道卫星技术虽然先进,但尚未超出他们的能力范围。
华盛顿的评估报告认为:
“千岛王国的太空成就更多是工程学上的成功,而非基础科学的突破。”
莫斯科的结论也大同小异。
倒是日记狂人对此羡慕不已,写道:
“党建国此人,确有非凡之能。
若为我所用,何愁反攻大业不成?”
四九城的反应最为务实。
在千岛王国成功发射卫星的一周后,
一个四九城航天代表团就抵达了和平市,
开始了为期三个月的技术交流。
1967年8月7日,东南亚地区迎来历史性时刻。
在泰国曼谷,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千岛王国及其保护下的五个共和国共同签署《东南亚国家联盟宣言》。
这一区域合作组织的成立,标志着千岛王国正式成为东南亚事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千岛王国在签字仪式上表示:
“东盟的成立,不是为了对抗任何国家,
而是为了促进区域内的和平、稳定与繁荣。”
…………
1968年5月1日,一则震惊世界的消息从千岛王国传出。
《纽约时报》头版标题写道:
“新核国家诞生:千岛王国成功进行核试验。”
官方公报称,千岛王国在24小时内,连续完成了原子弹和氢弹试验。
更令人震惊的是,第二天,即5月2日,该国宣布成功试射洲际弹道导弹。
《简氏防务周刊》的报道提供了详细信息:
“这枚导弹从思祖山基地发射,落在秘鲁外海,
射程达到公里,携带当量145万吨的氢弹弹头。”
秘鲁政府随后提出抗议
称试射引发的海啸对沿岸造成损失。
千岛王国同意支付820万美元赔偿。
5月3日,又一个重磅消息公布:
千岛王国首艘核潜艇开始舾装。
《朝日新闻》在社论中质疑:
“这个建国不足三年的国家,
如何能在如此短时间内掌握完整的核技术体系?”
国际战略研究所的报告分析认为:
“千岛王国的核突破改变了战略平衡。
现在,任何一个大国在考虑与该国冲突时,都必须权衡核报复的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各国反应出奇地克制。
鹰酱的发言人称:“我们注意到相关事态发展,正在评估其影响。”
毛熊的报道仅简单提及事实,未作评论。
四九城的报道同样保持了最低限度的客观描述。
《泰晤士报》驻东南亚记者在发回的报道中写道:
“最令人惊讶的不是千岛王国拥有了核武器,
而是各大国对此表现出的沉默。
这或许意味着,国际社会已经默认了这个新兴力量的存在。”
军事分析家们在事后复盘时指出,千岛王国的技术突破有其征兆:
此前该国的卫星发射计划、与美国密切的军事合作、以及庞大的工业基础,都为核计划提供了支撑。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