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9章 素衣出征(正文完结)
黄翼虎祠官上前一步,他深吸一口气,原本苍老的声音此刻却爆发出一种不可思议的力量,用一种古老而苍凉的调子,声嘶力竭地吟唱起一首汉魏时期的战歌《战城南》:
“战城南,冲黄尘,丹旌电烻鼓雷震!”
“勍敌猛,戎马殷,横阵亘野若屯云!”
“仗大顺,应三灵,义之所感士忘生!”
“长剑击,繁弱鸣,飞镝炫晃乱奔星!”
“虎骑跃,华眊旋,朱火延起腾飞烟!”
“骁雄斩,高旗搴,长角浮叫响清天!”
“夷群寇,殪逆徒,馀黎落惠咏来苏!”
“奏恺乐,归皇都,班爵献俘邦国娱!”
黄老的声音苍凉悲壮,每一个字都仿佛带着金铁交鸣之声,带着血与火的灼热,
将在场所有人的情绪都推向了顶峰!
这不仅仅是一首歌,这是一幅用声音绘出的战争画卷,
是对胜利的狂热祈盼,也是对可能牺牲的悲壮预演!
歌声歇止,黄翼虎仿佛用尽了全部力气,身形微微摇晃。
党建国面色沉静,他拉着小椰子,缓缓走下高台。
他从侍从手中接过一柄古剑。
此剑造型古朴,剑鞘上刻有蟠螭纹,虽非上古神兵,却也是精心仿制的礼器,象征着权柄与征伐。
小椰子在党建国的示意下,双手郑重地捧起这柄几乎比他还要高的长剑,迈着小小的步子,走到王大刀面前。
王大刀早已褪去了日常的军装,换上了一身白色素衣,如同古时出征的死士。
他面容肃穆,眼神锐利如鹰。
他单膝跪地,伸出双手,以最恭敬的姿态,接过了小皇子手中那柄沉甸甸的剑。
接过剑后,王大刀并未立刻起身。
他双手托举长剑,面向高台方向,深深地叩拜了三次。
每一次叩首都沉重有力,额角触及冰冷的地面。
这既是对族群的忠诚,也是对即将赋予他的使命的承诺。
然后,他转身,面对那密密麻麻、沉默肃立的上千祖宗牌位,再次深深地叩拜了三次。
这一次,是向列祖列宗宣誓,必将以敌人之血,洗刷同胞之冤屈,告慰先祖之灵!
拜毕,王大刀猛地起身,“沧啷”一声龙吟,拔剑出鞘!
剑锋在晨曦和火光的映照下,反射出刺眼的寒芒!他将剑尖遥指南方爪哇的方向,发出一声惊天动地的怒吼:
“出征!”
这一声怒吼,如同点燃了炸药桶的引信!
早已列队等候多时、如同黑色钢铁森林般的保安队们,动了!
他们没有立刻齐步走,而是由最前排的军官起头,开始齐声高唱。
唱的并非现代军歌,而是那首源自《诗经·秦风》、传承了两千多年的古老战歌——《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歌声粗犷、豪迈、充满原始的野性和力量感!
数万男子低沉的嗓音汇聚在一起,形成一股磅礴的音浪,震得脚下的土地都在微微颤抖!
这歌声穿越了时空,将先秦老秦人“赳赳老秦,共赴国难”的尚武精神,与此刻南洋华人的血海深仇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修我戈戟,与子偕作!”
队伍开始移动了。
如同黑色的铁流,缓慢而坚决地通过宣武门。
士兵们肩扛着步枪,机枪组抬着武器,炮兵牵引着火炮……
钢铁的洪流,伴随着古老的战歌,形成了一种极其震撼、近乎诡异的画面!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歌声嘹亮,队伍绵延不绝。
当先头部队已经走出很远,后续部队仍在高唱着《无衣》,依次通过辕门。
这时,轮到后方的女子们了。
陈秀梅上前一步,她带领着身后998名壮妇,整整齐齐地向着即将远去的军队,行了一个极其标准的长揖。
然后,她们抬起头,用尽全身的力气,齐声高喊,声音清越而坚定,穿透了男子的战歌:
“恭送儿郎出征!伐不义!征不臣!”
“男儿护国脉!女子守血脉!”
喊完口号,陈秀梅起头,九百九十九名妇人再次齐声吟唱。
这一次,她们唱的是一首更加柔情而又无比坚贞的诗歌——汉苏武《留别妻》的改编版,更像是妻子送别征夫: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欢娱在今夕,嬿婉及良时。”
“征夫怀远路,起视夜何其?”
“参辰皆已没,去去从此辞。”
“握手一长叹,泪为生别滋。
“努力爱春华,莫忘欢乐时。”
“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歌声婉转,却蕴含着巨大的力量和决绝。
生离死别之情,家园守护之志,尽在这歌声之中。
许多行军的士兵忍不住回头,看向那一片白色的身影,眼中含泪,却步伐更加坚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