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沉默了几秒钟,组织了一下语言。
“教授,同学们,宋雅茹同学的看法很有道理,但我想从另一个角度,一个更微观的角度,来谈谈我的想法。”
“第一步......”
第二步,就是‘需求导向生产’。
我们不能总是等顾客上门了,才知道他们要什么,我们能不能主动去了解,去预测?”
“比如,还是这个百货商店,我们可以做一个小本子,记录来买东西的顾客,他们都问了些什么,想要些什么。有人问有没有童装,有人问有没有更厚实的棉袄。
我们把这些需求收集起来,反馈给工厂,工厂就可以根据这些需求,去研发新的产品。”
“让需求,来决定我们的生产,而不是让生产,来决定顾客能买什么。”
林晓晓的声音不疾不徐,但她说出的每一个字,都像一颗重磅炸弹,在安静的教室里炸开。
整个教室鸦雀无声。
所有人都被她描绘的那个蓝图给惊呆了。
信息网络?供应链?需求导向?
这些词,他们连听都没听说过。
但仔细一想,却又觉得她说得好有道理,好像……真的可以实现一样。
宋雅茹的脸已经彻底僵住了。
她引以为傲的那些理论,在林晓晓这番充满想象力和实践性的构想面前,显得那么苍白、空洞,简直就是小孩子过家家。
这哪里是一个乡下女人能想出来的东西?这……这简直是天方夜谭。但为什么,又该死的有说服力!
教授的眼睛,已经亮得吓人。
他从一开始的随意,到后来的专注,再到现在的激动,整个身体都微微前倾,生怕漏掉一个字。
林晓晓说完,平静地坐了下来。
她所说的,不过是后世电商和大数据最基础的逻辑雏形,但在七十年代末的课堂上,这无异于一声惊雷。
教室里沉默了足足半分钟。
突然,教授猛地一拍讲台,把所有人都吓了一跳。
他满脸通红,不是气的,是激动的。
他几步走下讲台,完全忽略了其他人,径直走到了林晓晓的课桌前。
“林晓晓同学,你……你接着说,你这个‘供应链’的想法,太妙了!太妙了!”
他激动得有些语无伦次,一把抓起一支粉笔,转身就往黑板走去。
“不行,光说不。!”
教授完全沉浸在了自己的世界里,他一边在黑板上画着方框和箭头,一边头也不回地对林晓晓喊道。
“林晓晓同学,你上来,到这儿来,我们把这个图画出来,给大家好好讲讲,你这个……你这个思想,是一个全新的体系啊!”
终于,下课铃声响了。
但是教授还沉浸在巨大的兴奋里,拉着林晓晓不放手,黑板上已经画满了各种框框和箭头,鬼画符一样。
“这个链条,信息如何传递?成本如何计算?这个需求预测,用什么方法?是抽样还是普查?”
老教授的问题一个接一个,眼睛里全是光。
周围的同学都还没从刚才的震惊里回过神,傻愣愣地看着被教授围着追问的林晓晓,那眼神,混杂着敬佩、嫉妒和不可思议。
就在这时,一个不合时宜的冷笑声插了进来。
“说得倒是天花乱坠。”
宋雅茹双手抱在胸前,慢悠悠地走了过来,她先是轻蔑地瞥了一眼黑板上的图,然后把视线钉在林晓晓身上。
“纸上谈兵谁不会?画几个框,画几条线,就以为自己是经济学家了?”
她的声音不大,但尖锐得足以让整个教室都听见。
原本准备收拾东西离开的同学,立刻停下了动作,看热闹的本能让他们重新竖起了耳朵。
教授的眉头一下子就皱了起来,正要开口呵斥。
林晓晓却轻轻按住了教授的胳膊,示意他不必动怒。
她转过身,平静地看着宋雅茹。
“宋同学,你觉得这是纸上谈兵?”
“难道不是吗?”宋雅茹抬高了下巴,优越感十足。“你一个整天围着锅台转的家庭主妇,连工厂的门朝哪边开都不知道,你懂什么叫实际的生产?懂什么叫真正的经济?”
“你说的这些理论,听着新鲜,可有半点用处,不过是哗众取宠罢了。”
这话说的就有些难听了。
周围立刻响起一阵窃窃私语。
“是啊,林晓晓不是没工作吗?这些东西她从哪想出来的?”
“听着是挺厉害,但真要做起来,恐怕不行吧?”
“宋雅茹是高干家庭,她家里不是教授就是老师,她肯定懂得多一些。”
听着周围的风言风语,宋雅茹脸上的得意更浓了。
她就是要当众戳穿林晓晓的真面。一个乡下女人,装什么大学问家。
林晓晓没有生气,甚至连一点情绪波动都没有。
她只是淡淡地问了一句。
“宋同学,你去过供销社买布吗?”
宋雅茹一愣,不知道她为什么突然问这个,但还是下意识地回答:“当然去过。”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