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亚方舟内部的三级警戒 protocol 悄然启动。大部分非核心区域的能量供应被适度降低,节省出的算力与能源被优先用于强化内部监控网络,并对所有能量循环系统进行地毯式深度扫描。一种无形的紧张氛围,在远征队成员之间弥漫开来。
专项研究小组迅速成立,王剑亲自坐镇,凌皓负责协调与具体实验,两位精通能量与符文的长老则带领队员进行数据分析和模型构建。诺亚提供了全力的技术支持,开放了相关的分析仪器和计算单元。
研究首先从隔离管道内的那段被污染的能量流开始。通过各种高精度仪器扫描,结合王剑的混沌感知,他们逐渐勾勒出这种未知能量的部分特性:
一、 高度隐匿性与同化性。它能完美模拟并融入宿主能量环境,常规探测手段极难发现,只有在极其精微的层面,或者与特定性质能量(如王剑的混沌之气、文明之心)接触时,才会显现异状。
二、 信息污染特性。它并非单纯的能量,更像是一种携带了特定“信息病毒”的载体。其核心似乎是一种旨在将有序能量“惰化”、“死寂化”的指令。被其长期污染的能量,会逐渐失去活性,变得难以驱动,甚至影响与之接触的物质的结构稳定性。
三、 微弱自我复制能力。在特定的能量富集环境下,这种污染会以极慢的速度进行自我复制,虽然速度慢到可以忽略不计,但证实了其具备扩散潜力。
四、 对生命意识的潜在影响。一位负责近距离监测的元婴队员,在长时间接触污染能量辐射(尽管已被隔离)后,报告出现了轻微的情绪低落、精神疲惫之感,远离后症状缓慢消失。这证实了王剑之前的感知,这种能量对生命灵性同样有侵蚀作用。
“这是一种……‘熵增催化剂’。”一位长老得出了初步结论,脸色发白,“它在加速能量的‘热寂’,推动一切走向无序和死寂。这简直是……对存在本身的反动!”
“熵增……”王剑咀嚼着这个从诺亚知识库中学到的物理学概念,在修真层面,这或许可以理解为一种极致的“末法之力”或“归墟之气”。但与自然演化的衰亡不同,这种力量带着明显的人为痕迹,是某种意志的体现。
“能确定其来源吗?与主宰意识或者‘清理者’有关吗?”王剑问诺亚。
“能量签名与主宰意识残留数据部分吻合度低于5%,与‘清理者’抽象概念无直接匹配项。”诺亚回答,“但基于其‘反存在’特性,不能排除其为‘清理者’体系下,某种未知单位或武器的可能性。另一种可能是,宇宙中存在的、独立于已知体系的第三方黑暗势力。”
源头依旧成谜。当务之急,是找到净化方法。
尝试开始了。常规的能量冲击、频率震荡,效果甚微,甚至会刺激污染能量加速同化。物理隔离治标不治本,它可能已经像病毒一样,潜伏在方舟能量网络的某些角落。
凌皓提出利用高阶净化阵法,结合他对空间之道的理解,尝试将被污染的能量流放逐到亚空间或者空间乱流中。实验取得了一定效果,成功清除了一小段管道内的污染,但此法消耗巨大,且对于可能已经扩散的、潜伏的污染点,难以实施精准“手术”。
一位长老尝试用至阳至刚的雷法进行轰击。雷法是邪祟克星,对这股死寂能量确实有克制作用,但同样消耗大,且过于刚猛,容易对能量管道本身造成损伤,如同用大火灼烧细微的病毒,可能伤及宿主。
王剑沉思良久,将目光投向了自己道印中央的“文明之心”。这股力量源自诺亚文明最后的馈赠,蕴含着文明延续的不屈信念与蓬勃生机,正好与那死寂的侵蚀之力相反。在之前的接触中,文明之心也表现出了明显的排斥与净化效果。
“或许……需要以‘生’克‘死’。”王剑缓缓道,“不是强行驱散或毁灭,而是用更强大的‘存在’意志,去中和、转化这种‘反存在’的侵蚀。”
他决定亲自尝试。在严密的监控与防护下,王剑再次来到隔离管道前。他并未调动狂暴的混沌之力,而是小心翼翼地引动文明之心的力量,化作一缕温暖、柔和、却坚韧无比的金色光辉,如同涓涓细流,注入被污染的能量中。
奇迹发生了。
那原本惰性、死寂的能量,在接触到文明之心的光辉时,如同冰雪遇到阳光,开始缓慢地消融。并非激烈的对抗,而是一种温和的“抚平”与“唤醒”。污染能量中那股冰冷的侵蚀指令,被文明之心中蕴含的“生存”、“延续”、“创造”的正面信息态逐渐覆盖、中和。
过程很缓慢,比凌皓的空间放逐和长老的雷法都要慢,但效果却出奇的好。被净化后的能量,恢复了原本的纯净与活性,甚至因为融入了了一丝文明之心的特质,显得更加灵动。
“有效!”凌皓惊喜道。
诺亚的声音也带着一丝波动。“检测到污染指标持续下降……净化效率虽然较低,但无副作用,无能量损耗,且能恢复并略微提升原能量品质。建议将此方法列为优先净化方案。”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