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那林黛玉自潇湘馆魂离魄散,一缕幽魂,飘飘荡荡,竟出离了荣国府。但见四下里白雾茫茫,不辨东西,正彷徨间,忽闻仙乐缥缈,自云端降下两个仙子,一人执芙蓉幡,一人捧绛珠瓶,齐向黛玉道:“吾等乃警幻仙子座下引愁金女、渡恨菩提,特来接绛珠仙子归位。”
黛玉闻言,恍惚记起前缘:原是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绛珠仙草,为报神瑛侍者灌溉之恩,特下凡历劫,以泪还债。如今泪尽缘消,合当重返太虚幻境。思及此处,心中那郁结多年的愁苦竟释去三分,遂随二仙驾云而行。
行至一处,见牌坊高耸,上书“离恨天”三个大字。过牌坊,径入一座宫阙,但见朱甍碧瓦,画栋雕梁,较之人间大观园更胜千百倍。殿中众仙姬见黛玉至,皆笑道:“绛珠妹妹回来了!”正中坐着警幻仙子,头戴五凤攒珠冠,身着缕金百蝶穿花氅,笑道:“你这番下界,可尝尽了人间滋味?”
黛玉忙行礼,未及开口,先听得殿外一阵环佩叮当。只见数人簇拥着一位女仙进来,头戴金丝八宝攒珠髻,项佩赤金盘螭璎珞圈,不是元妃又是哪个?元春执了黛玉的手垂泪道:“我在那凤藻宫中日夜惦念妹妹,谁知竟先我而来此境。”二人正叙别情,又见迎春、探春、惜春并湘云、妙玉等俱至,原来这些姐妹中早夭者,皆已归位仙班。独不见宝钗、宝玉,黛玉心中不免又是一阵刺痛。
警幻知她心意,命取来“风月宝鉴”与黛玉照看。但见镜中荣国府已是白幡招展,潇湘馆竹影寂寂,紫鹃、雪雁哭得昏死过去。宝玉身着孝服,扑在黛玉灵柩上哭道:“妹妹且慢行,等我一同去!”又要砸那通灵玉,被众人死死拉住。黛玉在镜中看见,那眼泪早如断线珍珠般滚落。警幻叹道:“痴儿未悟,尚迷因果。”
忽见镜中景象一变:宝钗独坐灯下,正绣着宝玉的婚服,却有一滴泪无声落在金线上。黛玉愕然,警幻道:“世人皆苦,各有缘法。薛氏虽得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又见镜中闪过王夫人夜夜诵经,贾母病中呓语“玉儿回来”,凤姐强撑病体料理家务…黛玉看得心神激荡,原来众人各有苦楚,自己从前竟只困于一方天地。
警幻遂命黛玉暂居“绛珠宫”,每日与众仙论道品茗。这日正与湘云在芙蓉池畔联诗,忽见东南方怨气冲天。警幻掐指一算,蹙眉道:“是尤三姐的魂魄被困在怨狱中了。”原来尤三姐自刎后,因怨气太重,未能超脱,被羁押在离恨天外的迷津之中。
黛玉想起昔日尤三姐的刚烈,心下不忍,求警幻施救。警幻道:“须得有个与她有缘之人前往度化。”黛玉自请前往,元春忙拦:“那迷津中皆是痴魂怨鬼,妹妹如何去得?”黛玉却道:“我从前亦是个痴人,正好以己度人。”遂携了湘云、妙玉同往。
至迷津岸畔,但见黑水湍流,中有无数冤魂哀嚎。尤三姐被困在漩涡中心,手持鸳鸯剑,见人就砍。黛玉立于舟上,朗声道:“三姐姐还记得柳湘莲否?”尤三姐闻言一震。黛玉又道:“姐姐痴情,可知道那柳郎如今在青埂峰下修道,早断了尘缘?”遂将警幻所赐的“真如宝镜”照去,镜中显现柳湘莲披发修真的模样。
尤三姐见状,手中鸳鸯剑哐当落入黑水,泣道:“原来痴傻的只我一人!”怨气渐消,身上铁链应声而断。恰此时,迷津对岸现出一道金光,竟是来接引的菩萨。尤三姐向黛玉拜了三拜,随金光而去。湘云拍手笑道:“林姐姐如今也做救苦救难的菩萨了!”妙玉却暗忖:黛玉经此一事,仙根愈深了。
回程途经“灌愁海”,忽见海边一人在那里填沙,近看竟是贾珠。原来贾珠早夭后,因生前未曾好生读书,在此受罚,要填平灌愁海方能超生。黛玉想起母亲贾敏时常怀念这个兄长,不禁泪下,将警幻所赐的“般若巾”化作一片轻云,助贾珠填海。恰逢警幻赶来,叹道:“你虽好心,却乱了因果。”遂命贾珠转生人间书香门第,去了此劫。
经这几事,黛玉仙体渐成,已能随心幻化。这日偶至“薄命司”,见册页堆积如山,随手翻开一页,竟是香菱的判词。正待细看,忽闻外面喧哗,原是王熙凤的魂魄被押解而来。但见凤姐颈戴铁锁,仍是一副泼辣模样,对着鬼差嚷道:“我不过要强些,何罪之有?”
黛玉忙问警幻。警幻道:“她虽聪明过人,却未免太过狠辣。害死贾瑞、张金哥等事,都要在此清算。”黛玉想起凤姐平日待己虽不甚亲厚,却也多有照拂,遂求情道:“她管家理事,原也不易。”警幻沉吟片刻道:“既如此,让她去相思局做三年苦役罢。”凤姐被带走时,忽回头对黛玉一笑:“林妹妹倒是个有良心的。”自此黛玉常去相思局探望,送些仙果甘露,凤姐也渐收敛了性子。
转眼人间已过三载。这日警幻召黛玉至殿中,道:“你今已彻悟,可掌‘痴情司’事。另有一桩公案须你了结——神瑛侍者近日将有一劫,须你下界相助。”黛玉听说宝玉有难,心中一动,忙问端的。警幻道:“天机不可尽泄,你只记得‘金玉良缘原是梦,木石前盟本为真’。”遂赐下“通灵玉符”,命黛玉即日下凡。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