祠堂之巅,秦望引动周天星辰,以自身为媒介,将星辰之力化作甘霖,融入家族蓬勃运转的气运之云,再反馈给每一位辛勤付出的族人。那一夜,无数正在岗位上兢兢业业的秦氏子弟,都感到一股清流洗涤身心,疲惫顿消,灵台清明,对家族的向心力与自身的修行感悟,竟都在无形中提升了一丝。
更让所有人震撼的是,那在气运与星辉交织下若隐若现的古老仙庭虚影。虽然只是惊鸿一瞥,但那恢弘、威严、仿佛源自上古洪荒的气息,却深深地烙印在了每一个目睹者的灵魂深处。那不是幻觉,那是家族气运鼎盛、仙庭传承真正开始复苏的象征!
“仙庭!是仙庭的投影!”
“族长引动了仙庭气运!”
“天佑我秦氏!”
消息不胫而走,如同投入滚油的冷水,在整个秦氏势力范围内引发了前所未有的狂热与振奋。此前因外部封锁打压而产生的些许阴霾,在这一刻被这股源自血脉与信仰的洪流冲刷得一干二净!
内部的人心,从未如此刻般凝聚!
而就在秦氏内部士气如虹,各项建设如火如荼进行之时,那日祠堂之巅的异象,以及秦望引动星辰、显化仙庭虚影所引发的天地灵气波动,却如同黑夜中的灯塔,远远地传播开来,不可避免地引起了更广泛区域的注意。
青澜湖位于玄黄界南域边陲,向来是资源贫瘠、势力混杂之地。除了云岚宗、幽魂殿这等有金丹修士坐镇的中型宗门,以及几个如秦氏般正在崛起的修仙家族外,还散布着数以万计的散修、小型佣兵团、落魄修仙家族以及各种奇人异士。
他们或是资源匮乏,挣扎求存;或是怀才不遇,寻觅机缘;或是厌倦了大宗门大势力的倾轧,渴望一片相对安宁的乐土。
秦氏仙庭的异象,以及其公然打出旗号,硬抗云岚宗、幽魂殿联合打压而不倒的事迹,早已通过各种渠道,在这些底层和中层修士中悄然流传。
起初,大多数人持观望甚至怀疑态度。一个边陲小族,对抗两大宗门?还妄称仙庭?不过是夜郎自大,垂死挣扎罢了。
然而,当那日仙庭虚影伴随着龙吟(气运金龙的隐晦共鸣)与星辉显化的消息,被一些游历至此的修士亲眼目睹并传播开来后,风向开始变了。
能够引动如此宏大天地异象的势力,岂是等闲?那仙庭虚影中蕴含的古老、威严道韵,绝非寻常宗门阵法能够模拟!
再加上秦氏内部推行“气运贡献制”,唯才是举,不问出身的风声也逐渐传出,更是戳中了许多散修和小势力修士内心最渴望的点——一个相对公平的上升通道!
于是,一股暗流开始涌动。
起初是三三两两的散修,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来到青澜湖畔秦氏划出的外围接待区域。他们被那井然有序的营地、巡逻修士精良的装备以及空气中弥漫的浓郁生机和隐隐的威严气场所震撼。
负责接待的秦氏子弟,虽修为不高,却个个精神饱满,不卑不亢,按照家族新定的规章,详细询问来意、记录信息,并根据其特长或修为,引导他们接取合适的任务,或者前往特定区域进行初步的考核。
一些擅长种植的散修,被引入了正在扩建的灵植区,看到那长势惊人的灵稻和各类灵药,啧啧称奇;一些懂得粗浅炼器、炼丹的修士,则被带往百工司外围作坊,目睹了那标准化、高效率的生产流程,以及对于技术改良的明确奖励条款,心动不已;更有一些修为尚可、擅长斗法的修士,则在道兵营外围的演武场,见识到了秦氏道兵配合战傀演练的犀利战阵,感受到了那股冲霄的煞气,暗自凛然。
真实所见,远比传闻更具说服力。
第一批试探者中,大部分选择了留下。或是接取任务赚取灵石和贡献点,或是通过考核成为了秦氏的外围成员。他们将亲身经历带回散修圈子,秦氏“仙庭”的名声,开始以一种更正面、更具体的方式传播。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随着时间推移,来到青澜湖畔的修士越来越多!从最初的散修,到后来整支整支前来投靠的小型佣兵团,再到一些在当地难以生存、举族前来寻求庇护的落魄修仙家族……
每日,都有新的面孔出现在秦氏的接待区域。人声鼎沸,络绎不绝。天空中,各色遁光往来穿梭;地面上,车马队伍排成长龙。原本略显空旷的青澜湖畔,迅速形成了一座以秦氏核心营地为中心、不断向外扩张的、充满活力的新兴修士聚集地!
“万修来朝”或许略有夸张,但数千乃至近万外来修士汇聚于此的盛况,却是秦氏立族以来从未有过的景象!
这股突如其来的“移民潮”,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巨大的管理和安全压力。
秦望当机立断,下令加快外围区域的规划与建设,划分出居住区、交易区、任务发布区、考核区等。同时,加强巡逻和治安管理,由秦勇的监察殿和道兵营共同负责,严厉惩处任何作奸犯科、滋事挑衅之举,确保基本秩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