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四六
三个月后的江城理工大学,行政楼三楼的小会议室里,阳光透过百叶窗,在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党委书记刘明泉坐在沙发上,手里拿着一份领导班子分工调整方案,目光落在邓鑫元身上,语气带着几分郑重:“鑫元,这次分工调整,党委班子一致同意让你挑更重的担子——继续分管教学,还要牵头负责校企改革、经营性资产管理。”
邓鑫元接过方案,指尖划过“校企改革”四个字,心里清楚这绝非易事。学校的校企合作始于十年前,最初是为了推动产学研融合,可这些年渐渐变了味——有些公司挂着“合作研发”的名头,实则拿着学校的经费却毫无产出;还有些关联企业借着“服务校园”的名义,高价承接项目,背后牵扯着复杂的利益关系。之前几任领导都想理顺,最后都因阻力太大不了了之。
“刘书记,校企这块的情况我有所了解,确实是块硬骨头。”邓鑫元抬起头,语气坦诚,“里面涉及的利益链条复杂,可能还会得罪人,您确定要让我来牵头?”
刘明泉笑了笑,起身走到他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正因为难,才让你上。疫情防控那阵子,你能顶住压力守住校园,说明你有担当、有魄力,也有能力把复杂的事理顺。党委相信你,也会给你撑腰。”他顿了顿,从抽屉里拿出一叠材料,“这是之前审计部门做的初步核查报告,你先看看,心里有个底。重点是那家‘智能教学研发公司’和‘科创未来’,这两家的问题最突出,得先从它们入手。”
邓鑫元接过材料,随手翻了几页——“智能教学研发公司”三年来获得学校研发经费近两百万,仅提交两份内容重复的报告,未申请任何专利;“科创未来”承接校园网络维护,每年服务费一百二十万,远超市场价三倍,而这家公司的法人,正是校长的小舅子。他合上材料,深吸一口气:“刘书记放心,我一定尽力,哪怕得罪人,也要把校企的账算清楚,给学校、给师生一个交代。”
离开会议室,邓鑫元直接去了校企合作管理处。办公室里,主任李光耀正坐在电脑前刷着网页,看到他进来,只是抬了抬眼皮,语气带着几分敷衍:“邓校,您怎么来了?有什么事打电话说就行。”
邓鑫元在他对面的椅子上坐下,把审计报告放在桌上:“李主任,今天找你,是想跟你了解下‘智能教学研发公司’的情况。审计报告显示,这家公司三年拿了近两百万研发经费,却没出任何实质性成果,你怎么看?”
李光耀拿起报告翻了翻,嘴角撇了撇,语气不善:“邓校,这事儿不是我一个人能定的。当初引进这家公司,是上一届领导拍板的,校长也签了字,我只是按流程走手续。再说,研发这东西本来就有风险,哪能保证每笔钱都能出成果?”
邓鑫元手指在办公桌的玻璃台面上轻轻敲击着,节奏平稳,却带着无形的压力:“李主任,去年你带队去这家公司考察,回来的报告里写着‘技术国内领先’,甚至能‘推动我校教学模式革新’。但我们工作组查了国家专利库,这家公司成立至今,连一个实用新型专利都没有,你说的‘领先技术’,难道是指把市场上现成的教学软件换了个登录界面,就敢说是自主研发?”
李光耀的脸瞬间涨成紫红色,手指紧紧攥着公文包的带子,指节发白:“邓校,你这是鸡蛋里挑骨头!当时考察的时候,对方确实演示了软件功能,我们也不懂技术细节,只能听他们说。再说,校长都认可了,你现在翻旧账,是不是有点针对我?”
“我针对的不是你,是‘违规用款’这件事。”邓鑫元站起身,走到窗边,指着楼下的教学楼,“李主任,你看下面那栋楼里,坐着三千多名学生,他们每年交的学费、国家下拨的教育经费,是用来培养人才、支持真正的科研创新的,不是用来给某些人填私人腰包的。”他转过身,目光锐利地看着李光耀,“我已经了解到,这家公司的股东里,有你远房亲戚的名字。今天我找你,是想给你一个主动说明情况的机会——要么配合工作组厘清所有往来,把该追的钱追回来;要么,我只能把材料交给纪委,让他们来查。”
李光耀的脸色从紫红变成苍白,又强装镇定地拍了拍桌子:“邓校,你可别血口喷人!我亲戚只是个小股东,跟我没关系!你要是想查,尽管去查,我身正不怕影子斜!”说完,他抓起公文包,摔门而去,办公室的门“砰”的一声巨响,震得墙上的制度牌都晃了晃。
邓鑫元看着紧闭的门,眉头皱了皱——他早料到李光耀会抵触,却没想到对方态度如此强硬。他拿起桌上的审计报告,翻到“科创未来”那一页,手指在法人姓名上顿了顿——接下来要面对的,恐怕比李光耀更难对付。
果然,当天下午,邓鑫元的手机就响了,来电显示是“市委组织部王部长”。王部长是他的大学师兄,当年他评教授时,曾有人举报他论文数据有问题,是王部长帮忙协调核查,澄清了误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