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铁柱的苏醒和其身上散发出的那股玄妙“厨道”意韵,让死寂的废弃秘境多了几分生气与希望。他虽依旧虚弱,需要倚靠着残垣断壁才能坐稳,但精神明显好了许多,甚至开始尝试调动那微弱的神识,内视自身伤势,琢磨着如何将这次生死边缘的体悟,真正融入未来的“药膳”之中。李狗蛋和苏清月见状,心中大石总算落下一半,紧绷的神经得以略微松弛。
然而,危机并未解除。这处秘境入口极不稳定,谁也无法预料它能隐匿多久。剿逆联盟的追兵如同跗骨之蛆,绝不会轻易放弃。实力,是眼下最迫切的需求。
李狗蛋盘膝坐在干涸的湖床边缘,目光扫过这片荒芜之地。灰蒙蒙的天空,龟裂的土地,残破的遗迹,构成一幅绝望而压抑的景象。但他的心,却异常沉静。王铁柱的悟道突破,仿佛一种无声的激励。兄弟在鬼门关前走了一遭,非但没有沉沦,反而踏出了属于自己的“道”的第一步。他李狗蛋,又岂能停滞不前?
他的修为,早在陨仙山脉苦修和连番血战中,就已臻至元婴初期巅峰,距离中期仅有一线之隔。这一线,需要的并非单纯的灵力积累,更多是对天地法则,对自身之“道”的更深层次感悟。之前一直处于奔波、厮杀、逃亡的紧张节奏中,难得有如此相对“安全”的喘息之机。
他深吸一口气,并未急于冲击瓶颈,而是先从储物袋中,取出了一卷非帛非纸、材质奇特、边缘有明显撕裂痕迹的古老札记——正是从那名猎骨者金丹巅峰头目的魂海中搜刮而来的半卷《虚空札记》(残缺)。
这札记记载的并非什么高深功法,更像是一位古修对于空间之道的一些零散感悟、观察笔记和猜想,残缺不全,语焉不详,许多地方甚至自相矛盾。若是寻常修士得了,多半会弃如敝履,或觉得晦涩难懂,无从下手。
但李狗蛋不同。
他修炼的《混元一气诀》本身就走的是混沌包容、演化万法的路子,对各类异种能量和法则有着超乎常人的亲和与理解力。更重要的是,他拥有实实在在的“空间”体验——得自神秘古修洞府的“瞬移”符箓(虽已耗尽),以及多次在生死关头,身体本能般进行的短距离空间闪烁!尤其是上次为救王铁柱,情急之下近乎本能地连续闪烁,那种扭曲空间、穿梭间隙的感觉,虽然短暂,却无比真实地烙印在他的感知深处。
此刻,静下心来研读这半卷《虚空札记》,那些原本艰涩的文字、抽象的图谱,仿佛被注入了生命,与他自身的体验开始一一印证、共鸣。
札记中提到:“空间非虚,乃层层叠叠之纱,念动可触,力至可破……”李狗蛋回想起自己瞬移时,神念锁定目标,灵力鼓荡,仿佛真的“触摸”到了某种无形的“纱幔”,然后强行“挤”了过去。
札记中又言:“稳固之空间,亦有涟漪褶皱,善御者,可借涟漪而行,省力甚巨……”李狗蛋若有所思,他之前的瞬移和闪烁,完全依靠蛮力破开空间屏障,消耗巨大。若能感知并利用空间自然的“涟漪”和“褶皱”,是否就能像顺水行舟,大大减少消耗?
他闭上双眼,不再刻意运转功法,而是将心神彻底沉静下来,神识如同最细微的触须,缓缓向身体四周的空间延伸、感知。
起初,周围一片“空无”,除了稀薄的灵气,似乎什么也没有。但他耐心极好,凭借《混元功》对能量和法则的独特感应,以及多次空间穿梭留下的身体记忆,一点点地调整着神识的“频率”。
时间一点点流逝。秘境中依旧死寂,只有王铁柱偶尔因牵动伤口发出的轻微吸气声,以及苏清月警惕巡视时的细微脚步声。
不知过了多久,就在李狗蛋心神几乎要与这片死寂空间融为一体时,他“看”到了!
在他神识的特殊感知下,原本“空无”的空间,不再平静。它仿佛一片无边无际的、极其粘稠却透明的“水体”。这“水体”并非绝对静止,而是在以一种极其缓慢、玄奥的规律微微“荡漾”着,形成无数细密到难以察觉的“涟漪”。这些涟漪相互交织、碰撞、湮灭、新生,构成了空间最基础的“纹理”。
而在某些特定区域,比如两块残破石基之间,或者那干涸泉眼的上方,空间的“纹理”会出现一些明显的“褶皱”或“弯曲”,就像平滑布匹上被揉捏出的痕迹。这些地方的空间,似乎比周围更加“薄弱”或者“扭曲”。
“这就是……空间涟漪和褶皱?”李狗蛋心中明悟。他尝试着,将一缕极其细微的混沌灵力,如同丝线般,探向不远处一道相对明显的空间“褶皱”。
奇妙的事情发生了。那缕灵力并非直线前行,而是仿佛被那“褶皱”吸引,沿着褶皱的“沟壑”蜿蜒流动,速度竟比直线穿越快了数倍,而且消耗微乎其微!
“果然如此!”李狗蛋心中振奋。这验证了《虚空札记》的猜想,也为他指明了方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