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号,星期二。
因为昨晚应酬喝了不少酒,吴粦很难得的睡到接近中午才起床。洗漱后发了一下呆:RM今天休息,《强心脏》这周不拍,《人气歌谣》还早……突然发现,今天竟然没事干了!
想了一会,还是拿起书包,装上笔记本电脑和课本,去SBS食堂吃饭了。在RM办公区拿起课本看了几分钟,发现因为酒后精神不振,实在看不进去。然后吴粦就盯着笔记本的屏幕发呆,头脑里回想着过来南朝鲜后学到的和还没学到的各种技巧。于是,“浪人拍摄”就被筛选出来了,这是现在唯一学到后还没实践的技能。
吴粦觉得“浪人拍摄”还是得好好精研一下。首先是可以通过“浪人拍摄”学习南朝鲜这边关于镜头里“美”的理论,毕竟“怼脸”之前得先找到最美的那一帧,这能补充吴粦自学的镜头理论;其次,是要怎么在舞蹈的瞬间,在不干扰到舞者的情况下,拍出最美的镜头;最后,也是最关键一点,把“浪人拍摄”的相关理论和实际操作变成自己的一种本能,这样才能有效的防止自己在热情退却之后,或者在产生消极思想时,也会本能的去拍出漂亮的镜头。
“浪人拍摄”学得好,那么在所有的场合都用得上。RM的各种奔跑环节,能既不影响游戏又可以抓拍出艺人美的一刻,而不是拍到狼狈的一刻;拍戏的时候,可以进行反推,在导演设定的摄影机拍摄范围内,主动配合摄影师的习惯,做出最上镜的表情,而不是让摄影机来配合你!
也许遇到某些好说话的导演还行,遇到不好说话的,镜头感没调整好,问题就是自己的。
国内不是没有这种拍摄方法,但是在设计上,或者说习惯上,还是偏向于比较正统的角度,偏激一点的说,就是不敬业,敷衍了事。经常看到的是,在几个角度摆上摄影机,最多加上个轨道就完了,很少有喜欢扛着摄影机到处跑的。对于拼盘演唱会的拍摄来说,导演就更随意了,根本不会提前去了解舞蹈本身的亮点,而是注重在舞台特效上。所以经常会看到,一些舞蹈节目采用了远镜头,看不清楚舞者的表情,还在镜头内看到了很多观众;又或者在一段绝美舞姿时,偏偏切换到近景或者切换到观众席上。
国内某人气男团,唱功一般,舞蹈一般,特别是动作还不整齐。而导演也不知道是新手还是门外汉,又或者公司也敷衍,MV里面偏偏有大量的群体镜头,很明显的看出跳舞时所有人的动作都不一致,普通观众看起来可能只是觉得跳得一般,而在看习惯了南朝鲜刀群舞的路人粉来说,这MV的舞蹈简直就是业余水平!然后,虽然知道MV里面都是后期配的音,可是在人假装唱高音的时候,直接怼到人脸上,拍出来的效果就显得特别的假。所以,国内男团很少有理智的粉丝,只要看过南朝鲜节目的,再看这些男团MV,直接就路转黑了。
再举个例子,有两个城市都举行了烟花汇演。A城市的导演充分考虑了汇演当晚的风力、风向,包括烟花的款式和高度、范围,制定了严密的拍摄流程,播放到电视上时,既有全景的画面,又能在一个镜头的范围内看齐全单个烟花的绽放过程和完全绽放时候的精彩。而B城市,也不知道哪里找来的导演和摄影,只是在几个固定角度摆放好摄影机,再准备几台无人机,这就算完事了,完全没提前做过功夫。拍摄出来的效果呢?电视机屏幕里面大部分时间只看到天空中弥漫着浓烟,和浓烟中若隐若现的火花,就算偶尔切换到无人机的角度,也只能看到烟花绽放的一个片段,要么突然一个亮点飞上天就没了,要么烟花炸开后就什么也看不见了。
吴粦坐在座位上,用头脑模拟了半个小时,发现还是有很多操作上的疑问。想了想,发了条信息给润娥,知道她在公司并且可以使用她们的练习室的时候,吴粦就直接早退了。吴粦想用艺人的角度来重新思考拍摄的手法。
在少时的练习室里面,只有润娥一个人。因为润娥周末要进组拍电视剧,所以这几天**就没给她安排商演和综艺,让她专心研读剧本和调整状态。
虽然只有两个人,也不好太腻歪。于是两人拥抱一下后,就开始进入工作状态。吴粦说了这次过来的目的后,润娥就找来她们的舞台版本MV,然后一个镜头一个镜头的开始向吴粦描述正式拍摄之前,摄影师是怎么要求她们的,包括怎么笑,怎么看镜头,怎么不被镜头影响等等,一边做出舞蹈动作,一边讲解。
大概的说了一遍之后,润娥也跳累了,两人肩并肩的靠墙坐下,开始聊天。
“上次朱贤的绯闻后续怎么样了?”
“你没看新闻?”
“看了,你们处理的太完美了,完美的简直难以置信,一件平常小事愣是被你们**扭转成反映出人品道德的正能量模范事件。”
“呵呵,基本操作。”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