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心匠人们做不出来,崇祯还亲自指导他们,做了个等比例缩小的模型。
这个概念,只需向几个匠人大拿稍作讲解,他们就能很好的理解并勾勒出草图。
虽然,匠人们的画图能力,可能还没有后世几岁孩子画的好,只要能理解并做出来就行。
几天后,正在吃饭的崇祯,被锦衣卫传来的消息叫走了,福王府那边匠人递消息来了。
崇祯赶到王府之时,在其花园荷塘边立着个,半人高的水车还有传动轴。
崇祯看后啧啧称奇,感叹道:“想不到,你们还真能做出来,这玩意能动吗?”
匠人里一个作头出声道:“大人,这个水力……锻锤,绝对是能动的。”
“只是太小,可能打把锄头都费劲。其做工的力量,可能还比不过一个小孩子挥锤。”
崇祯摆摆手笑道:“这不要紧能动就行,这要如何动起来?”
旁边一个学徒模样的半大孩子,提着个木桶在荷塘里打了桶水,拎起来就往水车上倒。
随着水流的冲刷,水车开始缓缓转了起来,带动着木制齿轮也转了起来。
水的动能通过几级传递,变成了往复的机械能,看着那个小锤头敲的基座梆梆响。
崇祯大声赞叹道:“好,很好!果然有点技术在身,这是你们哪些人完成的?”
一行十多人站了出来,有木匠有铁匠还有杂役,崇祯欣然一笑道:“王伴伴,看赏!”
像这种未说明赏赐多少的,王承恩一般默认赏十两银子,皇爷也从未怪罪过他。
一众匠人,接过银子都欣喜不已,千恩万谢的同时表示:自己定会好好做工,绝不偷懒!
崇祯指着那个半大孩子道:“再提几捅水再冲几次看看,还得找找是否有做错的。”
拿了银子的学徒,显然此刻的心情很不错,提着水桶一桶接一桶的淋水。
随着水车越转越快,齿轮的速度也越来越快,这就是做的个简易版水力锻锤。
连齿轮都是木头做的,本就是个验证型产物,随着速度越来越快,‘砰’的一声齿轮断了。
这种机械的力是很大的,铁木做齿轮可能还能坚持久些,普通木材能转起来就很强了。
一众匠人,面面相觑的看着断裂的齿轮,又看看手中的银子脸唰一红了。
刚吹牛批说绝对能动,没错动倒是动起来了,可这也没动几下就断了。
他们顿时尴尬不已,犹豫看着握在手中的银子,正欲将其递回给王承恩。
崇祯摆手道:“不必,你们能手搓出齿轮,技术已经很了不起了。”
“虽然断了,但并不妨碍改进,从这里看木材做齿轮必然不行,哪怕有油脂润滑也不行。”
“那就用失蜡法,做个钢质的出来,炒钢法你们有人会吗?需掌握炒多久能成钢才可以。”
在这个时期炒钢法是最常用,且最容易掌握之法,会的人是个铁匠大多都会。
只是,钢这个东西锻造难度大,不是做锄头、菜刀等特定物件,很少有会大规模炒钢。
量小勉强靠人力能锤出来,量大的话人力很难锤出来,因为人无法避免是要休息的。
钢这个材质,又是出了名的硬人力锤的累,这便是为啥非要搞水力锻锤的原因。
福王府之内地盘是够大的,甚至还有独立的护城河与城墙,相当于洛阳的城内之城。
在崇祯授意下,工匠们很快在王府南墙内,搭建了独立的大型铸造坊。
朝廷持续性的投入,还是有较为可观成效的,这几年农民起义再未发生。
流民不见得吃多好,至少能保证饿不死,还有些失去家人的重组了家庭。
洛阳府也为他们,颁发了临时身份牌,只不过上面标注的还是流民。
为获得官府认可的新民,就要一直纳入徭役体系,当然这个身份也有些许好处。
无需纳税朝廷有救济,这放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从早些年户部出台新政后。
流民参加起义的越来越少,有些参加起义军的也都跑了,他们宁可回来重新成为流民。
这不,几十万流民中刨除年老不能动者,还有妇女和半大孩子不参加徭役。
有近三十万流民参与挖运河,这是一套泄洪加灌溉的体系,不是挖条直直的河就行的。
还有各种支流,而王府这处铸造坊,从首个炉子立起来之时,就开始做锄头等活计。
明朝的科技是很发达的,在方以智的《物理小识》中就提到,懂炼焦炭者甚多。
这也省去了崇祯开炉炼焦的麻烦,焦炭在洛阳的仓库就有,只不过存量并不太多。
今后,焦炭的用量会直线攀升,而孟津渡对岸的晋城,就有开发煤矿跟炼焦的作坊。
在崇祯出宫来此之前,户部的调令就提前发出了,通过孟津渡运来的焦炭越来越多。
而截留湖广北上的生铁块,崇祯也发了旨意送回京师,不过户部暂时还未收到而已。
源源不断的锄头、扁担、竹筐,正持续的送到王庄滩,黄守才负责运河走势的测绘。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