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应星看着大笑的皇帝,也是丈二的金刚——摸不着头脑。
崇祯笑罢道:“朕知道,爱卿对农业颇有见解,朕提供几样物品,尽快将其做成肥料。”
宋应星躬身道:“陛下,不知是何物,制作出来的肥料是否优质?”
崇祯挑眉道:“爱卿你且记下,半份到一份硝石,三份腐熟粪肥、二份草木灰、一份煅烧动物骨骼粉。”
宋应星不解道:“陛下,硝石不是用来做火药的吗?也可以用来做肥料吗?”
崇祯点头道:“是的,但用量定要控制好,不然容易使土壤盐碱化。”
肯定很多人不知道,硝石还可以用来做化肥,硝石的化学名为硝酸钾。
里面的含有较为丰富的氮(13.8%)和钾(46.6%),这两样都是农作物必需营养。
且纯度极高无需土壤再次合成,崇祯三年宛平县志有载,硝肥田则苗壮。
古人虽然不懂其中原理,但并不妨碍他们了解,并将其作用到田间。
有了氮和钾就只缺磷了,动物骨骼和鱼骨,含丰富的磷源,硝石作肥有个严重的问题。
它会使土壤盐碱化,那么加入腐熟粪肥,和草木灰就能起到,中和硝石中的盐碱度。
宋应星躬身道:“陛下,此物恐需较长时间测试,不知……”
崇祯摆手道:“不需要测试,制作出来便可小范围使用,切记!说是你做出来的便行。”
“记住,稍大范围的使用,需在下雨前一两天,在盆栽测试中浇透水即可!”
宋应星不解道:“陛下,这是您教授臣做的,为何要说是臣做出来的?”
崇祯叹息道:“程阁老太老了,他很快就会因身体原因,向朕提出要求致仕。”
“朕,需要一个人来掌管户部,爱卿你懂经济规则,也深谙农事之道。”
宋应星跪地叩首道:“陛下,臣宋应星叩谢天恩,臣定会为大明穷尽毕生之力。”
崇祯点点头,算是给予其肯定。
如今,宋应星虽调任户部,但暂时只授予其,一个户部主事。
要提拔其为侍郎,他需要做出亮眼的成绩,才能堵住朝堂上的悠悠众口。
不然,从八品教谕短时间内,被皇帝提拔到正三品侍郎,足足跨越了九级官职。
用脚指头想都知道,那些个御史文官,能把崇祯喷得找不到北。
为了方便宋应星辩证,崇祯特意安排其到上林苑,阜成门外有八处御用菜园。
这里最适合辩证,除内廷太监外,不会有任何人来这里。
宋就来星到些地时,早就有专司种植的太监,出来迎接这个户部主事了。
虽然他们不知道,皇上为何会让户部官员来此,但是皇上有圣旨,他们也只得遵旨。
硝石一直是作为火药原料,出了周奎唆使提督太监,倒卖火药原材料后(见前文)。
崇祯进一步加强了管控,其严密程度堪称变态,调李若琏心腹手下看守。
现在兵杖局的仓库,没有皇帝手书或信物,别人想进去都不行。
除了皇帝委派之人,比如戴苍、汤若望等,就算他们进去拿多少,用哪去都需详细记录。
为此崇祯特意安排人,将几石硝石送往,阜城门外的御菜园,只为方便宋应星辩证。
刚来此的宋应星,都未曾收拾自己住处,便投入了工作中。
腐熟粪肥御用菜园就有,只需要去西城校场,找曹变蛟拿猪骨就行了。
平日里,就他们吃得多,这玩意他们那里估计丢了很多。
安排跑腿的小太监去拿,你还真别说!曹变蛟曾经真下过令,把猪骨头都给埋起来。
陛下经常送猪肉给他们加餐,但这玩意多了放那一堆,晚上看着是真有点,膈应人不是。
将之全挖出来装上马车,曹变蛟还是满脑袋问号?户部派人拿这玩意有何用。
猪骨拿回来后,还需要将其缺氧煅烧,骨头里的磷是羟基磷,五六年都难以溶于土壤。
哪怕将其研磨成骨粉,也需六到八个月,方能初步溶解起效。
只有经过缺氧煅烧后,才能转化为可溶性磷酸根。
只需加入腐熟肥等七八天,便能充分发挥骨头中磷的作用,这些都详细告知了宋应星。
宋应星亲自上手和黏土,垒了口适合闷烧的窑,将猪骨层层码放好。
堆到窑顶后,封顶点火、封窑,等待几个时辰便能烧好。
烧完后将猪骨拿出,仅需轻轻一碾便能碎裂成粉,研磨成细粉便可备用了。
按陛下交待的份量,适配好后装入陶缸,再盖上一层稻草,静待其发酵就好了。
七日时间一晃而过,宋应星取出些许肥料,按五份水一份肥的标准。
搅拌均匀后,将之洒到菜地上,这是特地划出来用于辨证的。
黄瓜经过几日肥力吸收,后长出来的黄瓜,比未施肥的大了近一半,茄子大蒜同样如此。
不用怀疑京师地处北方,温度低有没有这两种蔬菜?
没错,这几样蔬菜要到,五月底才有得吃,还得是后世的早熟品种。
但你耐不住明朝,早就有了‘火室’这玩意,当然民间肯定是用不起的。
为了供应皇室的蔬菜,小范围的使用尚且可以,大面积使用成本极高。
宋应星看着蔬菜的对比样本,激动的跪地痛哭起来,他太了解肥料,对于农业的作用了。
来不及擦拭手上脸上的泥土,拿着几样蔬菜便坐着,运送蔬菜的板车往皇宫赶去。
他要将这个消息告诉陛下,边走边要车夫一起大喊道:“天降祥瑞,开降祥瑞……”
还未到承天门,这里的动静早就惊动了,皇帝和朝中各部大臣。
像这种进献‘祥瑞’,各部大臣和皇帝,是要来承天门观礼的。
宋应星拿着几样蔬菜,从板车上跳下来跪地道:“陛下,臣工部主事宋应星,研制出了能让农作物,增产三成的肥料。”
崇祯抬手道:“宋爱卿,将此‘祥瑞’送上来,朕要与各部臣工一观!”
宋应星将几样蔬菜送上来后,各部大臣皆惊讶的,张大了嘴不知该说些什么!
两相对比之下,一边的蔬菜要比另一边的,大了何止三成左右,都快大将近一半去了。
崇祯虽然心里早知道,可能是宋应星辩证成功了,但也忍不住高兴起来。
有了此物以后,百姓的粮食产量,定能提高不少……
喜欢崇祯:世界秩序大明来定请大家收藏:(www.064806.com)崇祯:世界秩序大明来定荔枝免费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