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几日,便到了崇祯十二年的新年,每年的新年正月初一,是正旦朝会。
崇祯月余前便下旨,让京师周围藩王,于正月初一入宫,参加正旦朝会。
各地藩王未得旨意,是不得随意进京的。
但整顿藩王之祸,可是被写进了计划书里的,所有崇祯才会下旨,让藩王正旦觐见。
各地藩王在就藩地,可谓是无恶不作。每年领了巨额俸禄,还穷尽手段搜刮民脂民膏。
可以说百姓对藩王,那都是恨之入骨。
像崇祯十四年(1641年),李自成攻破洛阳,将福王朱常洵分尸。
但民间野史传成了,李自成将福王尸体,与鹿肉同煮做成了福禄宴,供军中将士食用。
现在摆在崇祯面前的,是《皇明祖训》这道天堑(qiàn)。
《祖训》规定藩王犯罪,不由地方官府审理,交由宗人府审理。但宗人府又形同虚设。
万历年间,福王朱常洵在河南,强占民田两万顷(200万亩)。
河南巡抚吕坤,上书弹劾福王,被万历帝以‘家务事’为由搁置。
崇祯想要动藩王,就得想个好办法,这几日想得头发一把把掉,还未考虑出用何办法。
这日,崇祯正在东?阁翻看《皇明祖训》,他想找找看能不能,用‘祖训’打败‘祖训’。
这是崇祯能想到的,最好办法了,突然!崇祯看到一排字。
‘凡宗室子弟,当体恤民艰,俭以养德,不可骄奢害民。’
崇祯猛然起身内心大笑,终于找到了,这条正是记录在《皇明祖训?持守篇》里。
要得就是这个,要没有这条,还真不好处理。
崇祯对王承恩道:“传旨礼部,将《祖训》里,‘恤民’‘节俭’,诸条摘录成册。”
“誊抄百份,送来东暖阁。”王承恩下去执行。
在此之前尚且,需要一个诱发契机,这最好的诱发契机便是镜子,如今还剩余四面。
藩王们应该到京师了,藩王在京师是没王府的,都住十王府里(东安门外王府井一带)。
这是明成祖朱棣,于永乐十五年下旨敕(chì)建,传供奉旨进京藩王居住。
镜子的二次拍卖,就是崇祯下的诱饵,当然崇祯的胃口,可不仅是藩王买镜子这点银子。
要么不处理,要处理最少按死几个,但至多不能超过三个,不然容易引起藩王抱团反抗。
这事只能慢慢来,操之过急的话,容易变成朱允炆第二。
虽然在明成祖朱棣之后,各地藩王不得再有兵权,但并未削其经济、土地特权。
有银子、有粮食,不就等于有兵吗?真要逼急了所有藩王,暗中招兵买马再捅一娄子。
不说一次就能,将崇祯掀翻,但也足够他好好喝一壶了。
在腊月二十五这天,京师大街小巷里,再次传出一则消息,最后四块欧罗巴‘神镜’。
于腊月二十六,在凝香阁,再次以拍卖形式出售。
次日凝香阁门口,周掌柜正站在门口迎客。
由于上次大部分人,都来过一次了,很多人都懂规矩,交了一千两白银作为验资。
此时,一个八抬大轿前后仆从,有近百人的队伍出现,在凝香阁门口停下后。
从轿子上下来个,两百六十多斤的大胖子,下轿子时还需两人搀扶着。
按理来说,哪怕是亲王,在日常出行中,至多使用四到六抬大轿。
八抬大轿只能在觐见时使用,因为皇帝日常出行,使用的步辇也仅使用八人抬着。
这一幕,被蹲守在旁的,锦衣卫偷偷记录了下来。
福王在凝香阁门口道:“本王,来看看是何神物,你且带路先行。”
朱常洵虽然体胖如猪,但还不至于蠢笨如猪。
在京师,他可没胆子硬抢,就算是真想要镜子,也只能用银子去买。
周掌柜在前头,恭敬得领路,福王由于体型太大,走几步就得停下休息。
每一步下去,都踩得店内装饰用的,木地板嘎吱作响。
当再没有人过来后,周掌柜依然将门给关上了,店内掌灯开始拍卖。
镜子里的灯火摇曳着,看得人是目眩神迷,这更加为‘神镜’,添加上一层神秘的面纱。
这次拍卖的四面‘神镜’,三面落入了三位藩王的口袋,一面落入了京师内一富商口袋。
这次崇祯知道会有藩王参加,特意让汪箕去参加,要其大胆抬价。
就算他拍下来,到时候也不收他钱。有了皇帝的允许,汪箕这次抬价更猛了。
在福王朱常洵自报家门后,依然没有停止抬价,这可把大胖子气得半死。
最终福王被逼得,出了二十五万两白银,才将一面镜子买下。
丢下两张晋商钱庄的‘会票’,气愤离场!
他要回去好好计划一下,这人甚是讨厌。让他多花了十万两白银。
另一面被太原晋王所得,一面被济南的德王所得,付出的白银都在二十二、三万两左右。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