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跟吴有性聊到,关于医学问题,崇祯想到医药界里,一个很重要的东西——洒精。
这个时期酒精,也是最容易制取之物。
比酒精消毒能力,更好的东西是——碘伏,要说能不能做?能做。
但成本恐怕极其昂贵,要先将海带晒干,然后煅烧成灰,将海带灰泡水后加入氯酸钾。
用盐电解,便可得到氯酸钾,析出碘单质后加入蒸馏水,便是粗制碘伏。
但这中间有个缺陷,十斤海带做出来的碘,仅够一个小创口使用。
要真是战场之上大面积创伤,恐怕得几百上千斤海带,才能勉强够一人使用。
真要是大规模战役,在伤员较多的情况下,粗制碘伏根本无法满足需求。
除非在维多利亚(智利)找到碘矿,电解就能得到碘单质,加入蒸馏水就是碘伏,且纯度极高。
既然碘伏做出来不划算,那就制取酒精。
酒精除了容易获取之外,还有一个就是容易保存,只要相对密封的环境就行。
这增强了长时间,远距离运输的可行性,现在的后勤压力,要远大于后世。
唯一算不好的一点,就是酒精对外伤创口,有极强的刺激作用。
但就算痛死,那也好过感染而死吧,更何况不一定会痛死,但感染的话那几乎等于必死。
酒精制取极为简单,对白酒再次蒸馏就行。
在崇祯时期,华夏的蒸馏酒,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
相较于后世高度酒,可能还未达到五十多度,六十度左右的白酒,但四十度还是有的。
众所周知白酒就是,乙醇跟水的混合物。
乙醇跟水的沸点不同,在标准大气压下,乙醇的沸点是78.37℃,水的沸点是100℃。
可以在低温加热状态下,让乙醇先蒸发成蒸气,再冷凝成液态便是酒精了。
但可不要小瞧了酒精,这玩意不是越高度数越好,想要起到消毒杀菌的作用。
最好的酒精度数,在七十五度左右,度数太高则会在病菌表面,形成一层蛋白膜。
使酒精不能进入病菌内部,就无法有效杀灭病菌。
其实这个时期,战地军医是会用,高度酒来为伤口消毒的。
但因为酒精度数不够高,消毒能力大打折扣罢了。
受限于如今没有酒精测量仪,想凭经验蒸馏出,七十五度左右的酒精,那几乎不太可能。
只能将四十度左右的烧酒,经过一次蒸馏,和二次石灰干燥。
让酒精度数保持到,九十二度到九十五度左右。
然后按四两九十五度酒精,兑一两蒸馏水,度数就很接近七十五度了。
《天工开物》有记载,明朝时期就已经,有人开始使用石灰,实行干燥除湿了。
那么理论可行,就开始试制了。崇祯摆驾去了光?寺,下属的良酝署。
到这一看便大失所望,良酝署的酿酒方式,还在采用传统发酵法,没办法只能去民间看看了。
崇祯记得上次在酒肆,是喝过一次烧刀子酒的,当初喝的时候就感觉。
那度数应该在,三十五到四十度左右,既然皇室没办法生产,那就找外面的人来。
这玩意并没有多高利润,就算以后军方采购,那也没多少银子。
想到此处,崇祯找来了李若琏,再次稍微易容后,回到了当初那说书酒肆。
如今酒肆里还是在说书,这次说得是多尔衮,被崇祯用马鞭,抽屁股的戏码。
给崇祯都听无语了,王承恩也认为这民间说书,真是越来越不像话了,啥都能编排出来。
正要上前去阻止说书人,但被崇祯给阻止了,百姓们往好了编排皇帝。
说明皇帝是个英明的君主,真要到了说书人,都不愿编排的境地,那必是昏君无疑了。
崇祯来到柜台,向掌柜的询问道:“劳驾掌柜的,向您打听件事。”
掌柜的是个中年男人,为人极为和气道:“哎哟!客官,有啥劳驾不劳驾的。”
“您有啥事尽管问,只要小人知道的,定然详尽告知客官。”
崇祯也是拱手客气道:“上次我在这店里喝的烧刀子,店家您是打哪进的货。”
“我家在河南那边,有个卖酒的铺子,我家那铺子专门,收罗天下各类烈酒,特来向您打听一番。”
掌柜的也是个爽快人,拱手道:“我当客官是要问啥呢,原来是这等小事。”
“这酒啊!是我家兄长酿造的,小弟不会酿酒一直酿不好,便出来开了这酒楼。”
“售卖我家兄长酿的烧刀子,这酒其烈,可是远近闻名的!”
掌柜听说是要贩酒的,也是夸起了自家兄长的酒。
崇祯询问道:“不知令兄长,酿酒作坊在何处?规模如何?”
酒肆掌柜介绍道:“我兄长这酿酒作坊,在西城烧酒巷,叫陈氏酒庄。”
“请了三十多个工人,算是这附近,较大的酿酒坊了。”
崇祯再次一拱手道:“感谢掌柜的告知,您先忙,我这便过去找找。”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