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几天发酵。
终于人用手拎着十几只老鼠,往顺天府府衙而去,他要尝试去领赏。
身后还跟着老多的百姓,他们就想看看,朝廷是不是说话算话。
如今在顺天府府衙外,搭建了一排简易的窝棚,里面放了张条桌,后面坐着个锦衣卫。
本来这任务应该,由清街使院来执行,但官吏都尚未到位,只能先由锦衣卫处理。
这人拎着老鼠,在这排窝棚前一直徘徊,有锦衣卫看不下去了。
开声询问道:“你是来领赏钱的吗?”
那老汉点头哈腰道:“嘿嘿!是的,是的!草民就是来领赏钱的。”
刚才搭话的锦衣卫,朝其招手道:“你过来吧,报上名字和捕鼠数量,现钱直接结给你。”
老汉拎着老鼠上前道:“军爷,草民叫王大狗,这是草民昨晚捕的老鼠,一共是十三只。”
说完又挠着头,嘿嘿的笑起来,他还感觉甚是不好意思的。
哪知,锦衣卫并未跟他多说什么,只是在册子上,写上他的名字,和捕鼠的数量。
然后让其按上手印,现场就给他结了十三文钱。
这一情况很快便被,围观的百姓看到了,围观人群由小声讨论,到后面的越来越激动。
就听有人道:“嘿!你还真别说,这朝廷还真说话算话,现场就结清了。”
又有人大声道:“那还等什么,大家伙快去抓老鼠吧!去晚了怕是没有了。”
人群正要散开,就听有锦衣卫拿出个铜锣,砰砰敲了几声。
然后喊道:“各们乡亲们,捕到老鼠后,尽量不要徒手去抓,用竹棍夹起来最好了。”
“老鼠很不干净的,用手去拿不洗手的话,容易引发腹痛、腹泻!”
百姓们连声称知道了!随后这件事像狂风一般,很快传遍了京师的大街小巷。
刚开始,还有很多人不信,老鼠还能换钱,活了半辈子了,压根就没听说过!
但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拿到赏钱后,整个京师的百姓,都开始行动起来。
包括富商家的家丁,把整个宅子的老鼠都给打死了,个别跑了的又碰上了别的捕鼠队。
百姓们打死老鼠后,拿着竹棍一夹往麻袋里一丢,凑多点就高高兴兴领赏去了。
百姓们如过年一样开心,老鼠可就惨了,整个京师躲哪都不安全,青砖底下窝都被刨了。
刚开始众人还犹豫,这老鼠崽子不知道,朝廷能不能给结钱。
结果有人拿了十几只,粉嫩的小老鼠送去,锦衣卫照常结了赏钱。
这事被百姓们知道后,那简直就是,老鼠的末日了,没有一窝小老鼠能长到成年。
锦衣卫这边就在府衙外,架起了几十个大火炉,里面一直烧着廉价的烟煤。
反正这室外也不存在中毒,收来的死老鼠,全部往火炉里一丢,当场就给火化了!
刘老汉最近身兼两职,晚上先将五十斤黄豆做成豆腐,用来第二天出售。
做完豆腐拿上工具,在家里和四周的小巷,全家出动去捕杀老鼠。
他不仅人工捕杀,他还做陷阱捕获,他花费了五百文钱,去城西市集买了十个粗制陶瓮。
回家后埋在家里的四周,在陶瓮口放上,竹片编织而成的圆板,中线处固定一根细竹签。
在陶瓮口处,固定成可原地翻转的造型,竹板两面都绑上一小块肥肉。
这样一个可以来回翻转,无需操作的陷阱就做好了。
整个晚上一个陶瓮里,少的有几只老鼠,多的有十几只。这可把刘老汉给高兴坏了。
只是有件事令刘老汉,抠破脑袋也没想明白。
最近,京师猪肥肉价格,为何上涨了一倍还不止。
由于刘老汉家主业是做豆腐,家里时常会囤积些黄豆,他家四周老鼠泛滥成灾了。
这回知道老鼠可以换钱了,光一晚上便要捕获,几十上百只老鼠,多的时候两百来只。
做豆腐累得半死,一天才赚百多文钱,从朝廷开始收老鼠以来,他每天要多赚百多文钱。
以前存一两银子要一个月,现在十多天,便能存一两银子。
很快便能存够银子,到时候,再为小儿子说上一房媳妇。
这日子也是过得,越来越有盼头了。
这样的一幕幕,在各个百姓家上演着。自从刘老汉用陶瓮做陷阱后,很快向四周扩散出去。
这下京师百姓都知道,设置陷阱抓老鼠了,稍有点积蓄的都去买陶瓮,把京师陶瓮都买涨价了。
家人们,我刘老汉对不住大家啊!绝对不是我刘老汉,把陶瓮价格打上去的呀!
此时,正值晚上戌时三刻(晚上8:45),顺天府衙门内依然灯火通明。
酉时二刻(下午5:30)便结束了一天收鼠的任务。
但皇上点名要求,每日将用钱明细,当日便呈报内阁,第二日陛下便要御览。
因为,暂时将收老鼠的任务,放在了顺天府府衙,这会府尹、府丞、通判还在忙着算帐。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