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园那间属于许木的简陋屋舍内,油灯如豆,昏黄的光晕勉强驱散着一隅黑暗。许木没有像往常一样打坐修炼,而是盘坐在硬板床上,身前摊开着一张空白的兽皮纸,手握一杆狼毫小笔,正凝神书写。
笔尖蘸着以普通墨水混合了少许“留影草”汁液的特制墨汁,落在兽皮纸上,留下清晰而持久的痕迹。这不是修炼,也不是处理药材,而是许木为自己设立的“炼丹笔记”。
“第一次炼丹,地火房丙字十七号,历时三个时辰。”
“失败结果:药力冲突,凝丹失败,得焦糊残渣。”
“过程复盘:
一、控火初时不稳,耗时过长,致灵力心神消耗甚巨,为后续失误埋下隐患。
二、投黄精时,地火细微波动,未能及时调整,致黄精边缘微焦,此乃失败主因。需加强控火精细度,尤其需预判并应对地火之固有波动。
三、茯苓粉投入后,融合不畅,已感知药力失衡,却心存侥幸,未果断废丹重来,致后续药材尽毁。当断则断,不可犹豫。
四、凝丹时机把握不准,在药力已混乱情况下强行凝丹,加剧冲突。
总结:根基不牢,心存侥幸。当从控火重新练起。”
字迹工整,条理清晰,将第一次失败的教训剖析得淋漓尽致。写完之后,他放下笔,拿起旁边另一张已经写满的纸,那是第二次和第三次失败的记录,同样详细无比。
看着这三张薄薄的兽皮纸,许木仿佛又闻到了地火房中那刺鼻的焦糊味,感受到了那种灵力耗尽、心神疲惫的虚弱感,以及眼睁睁看着药材化为乌有的心痛。
三份药材,九块下品灵石,就这么没了。而他,连一颗成型的辟谷丹都没看到。
压力如山。
他全部身家换来的十次机会,已去其三。剩下的七次,又能支撑他走多远?
许木轻轻吐出一口浊气,将心头翻涌的焦虑强行压下。焦虑解决不了问题,只会让下一次失败来得更快。他需要的是冷静,是分析,是改进。
他没有急于再次前往地火房。而是将接下来的几天时间,全部投入到了“基础锤炼”之中。
白天,他依旧在石室处理灵药,但心思却分出了一部分,时刻感受着自身火灵力的细微变化,模拟着操控火焰的感觉。在处理某些需要火烤的药材时,他不再简单地完成任务,而是刻意地控制着火力的大小、持续时间,将其当作一种控火练习。
晚上,他便前往地火房。但他不再购买完整的三个时辰,而是只购买一个时辰,甚至半个时辰。他进去后,什么都不做,不投药,不暖炉,只是单纯地……控火。
他将手掌按在控火法阵上,神识全面展开,沉浸入那狂暴的地火世界。他不再试图去强行“驯服”它,而是去“感受”它。感受它咆哮的韵律,感受它能量流动的轨迹,感受那看似混乱中蕴含的某种固有波动。
起初,他依旧被地火的反噬弄得狼狈不堪,神识刺痛,灵力消耗飞快。但他咬牙坚持,一次,两次,十次……
渐渐地,他摸索到了一些门道。地火并非完全无序,它的波动有其规律,受地脉、受其他地火房抽取影响,甚至受时辰变化都有微妙的关联。他开始尝试预判这些波动,提前调整自身灵力的输出,不再是硬碰硬地对抗,而是如同高明的舵手,顺着水流的势,进行微调。
一个时辰,他可能只成功稳定地火半柱香时间。但他记录下这半柱香的成功经验,分析为何成功。半个时辰,他可能大部分时间都在与失控的地火搏斗,但他记录下每一次失控的原因,思考如何避免。
他的控火笔记,越来越厚。上面画满了各种扭曲的线条,代表地火能量的起伏,旁边标注着灵力应对的强度和频率。
数日之后,当他再次站在地火房丙字十七号的石室内时,他的眼神已然不同。
暖炉,控火,投掷黄精。
整个过程,他的动作依旧谨慎,但少了之前的生涩和慌乱。当地火出现那熟悉的细微波动时,他的神识早已捕捉到征兆,指尖灵力微调,控火法阵光芒一闪,炉内温度稳如磐石,那块黄精在文火的烘烤下,均匀地变得微黄松软,散发出纯正的药香,没有丝毫焦糊。
第一步,成功!
许木心中微喜,但立刻警醒,不敢有丝毫放松。
投茯苓粉,药粉均匀撒入,与黄精药液开始缓慢融合。他的神识如同最精密的传感器,监控着炉内两种药力交织的状态,适时调整火力,促进融合。
投玉髓米,饱满的米粒在药液中翻滚,吸收着元气,变得晶莹剔透。
投甘霖草,清灵之气融入,调和着略显燥热的药性,炉内的药液颜色开始向着丹方描述的金黄色转变,气息也变得醇和。
一切,似乎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许木的心跳微微加速,到了最关键的一步——凝丹!
他深吸一口气,手中法诀变幻,控火法阵光芒大盛,地火猛地向内收缩,温度急剧升高!这是对控火能力终极的考验,需要在极短时间内,将火力提升到足以让药力凝聚成丹的程度,却又不能过猛,否则瞬间便会将药液烧成焦炭。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