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场语文考试的铃声,像发令枪一样,在寂静的校园里骤然响起。
考场内,空气瞬间凝固。
王昊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他想起了杨明宇的“地基论”,先快速浏览了一遍整张试卷。还好,古诗词默写、语言应用这些“送分题”都还在,而且大部分都是杨老师带着他们反复练习过的。
他心中稍定,拿起笔,开始从最基础的部分答起。写到曹操的《短歌行》理解性默写“山不厌高,海不厌深”时,他甚至有种莫名的亲切感。
然而,当他做完基础题,翻到阅读理解部分时,后背的冷汗“唰”地一下就冒了出来。
文学类文本阅读节选自一篇极其冷僻的当代作家的散文,文笔晦涩意象密集,别说读懂,光是那些长句子就看得他头晕眼花。后面的题目更是刁钻古怪,问作者用“生锈的月亮”这个比喻,蕴含了哪几层情感递进。
王昊的大脑一片空白。
情感递进?什么玩意儿?月亮不就是圆的白的吗?怎么还生锈了?
他懵了。
不止是他,同一考场里的其他学生,也大多被这篇文章搞得龇牙咧嘴,抓耳挠腮。教室里叹息声和烦躁地转笔声此起彼伏。
王昊的心开始乱了。他想起了刘峰昨天那番话,难道尖子班的学生真的就能看懂这种“天书”?
就在他快要陷入自我怀疑的泥潭时,杨明宇的声音仿佛在耳边响起:“遇到难题,不要恋战,果断跳过!”
他猛地一咬牙,拿起笔在这道题的序号上重重地画了一个圈,然后毅然决然地翻到了下一页——文言文阅读。
还好,这篇文言文虽然也有些难度,但核心的几个实词虚词,都是杨老师在“每日一思”的小纸条里强调过的。王昊定下心神,连蒙带猜总算把题目都填满了。
最后的作文题,更是让整个考场哀鸿遍野——《论“无用之用”》。
这是一个极具思辨性的哲学题目,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尤其是没有读过先秦诸子散文老庄的作品,难度堪称超纲。许多学生看到题目就傻眼了,完全不知道从何下笔。
王昊也傻眼了。
但就在他绝望之际,他的脑海里忽然闪过了历史课上,历史老师“不经意”间播放的那段关于庄子,老子的纪录片片段。里面,那个白胡子老头,不就正是在讲“无用之用,方为大用”的道理吗?
一瞬间,灵感如闪电般划破了他混沌的思绪。
庄子《人间世》中,栎社树因“不材”得终其天年;弟子笑其“无所可用”,庄子反问:“此果不材,故若是之寿,夫物岂以大用为知哉?”可以由这个经典对话切入引出论题。
他想到那个把“无用”的游戏天赋,转化为了顶尖编程思维的电脑天才。他还想到了体育生张伟,那个把“无用”的蛮力,和物理学联系起来的憨小子……
这些,不都是“无用之用”的最好例子吗?!
王昊的眼睛越来越亮,他抓起笔,第一次感觉自己有满肚子的话想写。他甚至没有打草稿,文思泉涌,笔尖在稿纸上飞速地滑动起来。
第一场语文考试结束的铃声响起时,他刚好写完最后一个字。他放下笔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后背已经被汗水湿透,但心里却有一种前所未有的踏实感。
他不知道自己能得多少分,但他知道,自己把该拿的分都拿了,该写的也都写了。
这就够了。
上午十点,第二场数学考试正式开始。
当地狱难度真正降临时,整个高一年级才体会到,什么叫作真正的绝望。
试卷发下来的那一刻,几乎所有的考场都响起了一片倒吸冷气的声音,甚至有心理素质差的学生,当场眼圈就红了,快要哭了。
刘峰站在他负责巡考的考场外,透过玻璃窗,满意地看着眼前的一切。他看到自己班上的尖子生们,虽然也眉头紧锁,但毕竟经历过“地狱火”的淬炼,在最初的震惊过后,已经开始冷静下来投入到解题之中。
而那些普通班的学生,则像是被炮弹轰炸过的阵地,一片混乱。许多人拿着试卷,从头看到尾,又从尾看到头,手中的笔,却迟迟无法落下。
“看到了吗?这就是差距。”刘峰心中冷笑,目光开始在走廊里巡视,寻找杨明宇的身影。他想看看,那个总是云淡风轻的年轻人,在这样的绝对实力碾压面前,会是怎样一副表情。
他很快就找到了杨明宇。
杨明宇正站在不远处另一个考场的门口,同样在监考。他背着手,神情依旧平静,只是静静地看着考场内的学生们。
刘峰的目光,也随之投向了那个考场。那是一个混合考场,里面恰好有几个14班的核心人物。
他看到赵敏,那个生物考过年级第一的女生,此刻正死死地盯着试卷,脸色有些发白,握着笔的手因为用力而微微凸起。
他看到陈静,那个据说记忆力超群的学习委员,正低着头,长长的刘海遮住了她的表情,但从她微微颤抖的肩膀可以看出,她此刻的状态非常糟糕。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