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的阳光,透过办公室老旧的玻璃窗,照射在杨明宇的办公桌上。光斑之中,静静地躺着一份刚刚从教务处取回的表格——《贫困生助学金申请表》。
这张看似单薄的A4纸,在杨明宇眼中,却有着千钧之重。它不仅关系到一笔能解燃眉之急的款项,更是对赵敏过去这段时间所有努力和转变的认可,是她挣脱泥潭,走向阳光人生的关键一步。
他并没有立刻去找赵敏。对于那个外表坚硬如冰,内心却敏感如蝶的女孩,任何形式的直接施舍都可能是一种伤害。这件事必须做得周全,让她明白,这不是怜悯,而是她自己用汗水和成绩挣来的荣誉。
杨明宇拿起电话,拨通了生物教研组的内线。
“喂,钱老师吗?我是高一(14)班的杨明宇。”
电话那头传来充满活力的声音:“杨老师你好!有什么事吗?”是刚毕业不久的生物老师,钱月明。他见证了林天和赵敏的传奇,对杨明宇这位声名鹊起的“传奇教师”充满了敬佩。
“是关于赵敏同学的事。”杨明宇的声音沉稳而温和,“学校的助学金评定需要任课老师的推荐意见,我想请您作为她的生物老师,为她写几句评语。”
“赵敏?”钱月的声音立刻兴奋起来,“当然没问题!这个学生,我印象太深刻了!杨老师,您是怎么发现她的?简直是块璞玉啊!上次期中考试,她的生物成绩全年级第一,你知道吗?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她那股劲儿!”
钱月明显然是打开了话匣子,声音里带着激动:“现在只要上生物课,我就专门观察她,现在她上我的课,眼睛是亮的,而且跟着我的粉笔头转。课间,别的同学都在打闹,她会一个人跑到教室前面的骨骼模型那里,用手指比比划划,嘴里还念念有词。那股专注劲儿,很多尖子班的学生都没有!还有她的实验报告,画的图谱,精准得跟教科书上印出来的一样,每一个细节都处理得特别到位。杨老师,我敢说,这孩子天生就是学医的料!推荐语我马上写,我一定好好写!”
听着钱月明老师毫不吝啬的赞美,杨明宇的嘴角露出笑意。他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一个来自代课老师的不带任何偏见,客观公正的评价。这比他自己写一百句好话都有分量。
“那就太感谢你了,钱老师。写好后麻烦你送到我办公室来。”
“客气什么,这是我应该做的!”
挂断电话,杨明宇的目光再次回到申请表上。在“班主任推荐意见”一栏,他早已打好了腹稿。他拿起钢笔,笔尖在纸上划过,发出细微而坚定的沙沙声。
他没有过多地渲染赵敏家庭的贫困,那会像是在揭开女孩的伤疤。他将重点放在了“转变”与“潜力”上。
“……该生自入学以来,经历了一段时期的迷茫与适应。但在正确的引导下,她以惊人的毅力克服了来自家庭与自身的双重困难,展现出远超同龄人的成熟与坚韧。在期中考试中,其生物单科成绩位列年级第一,充分证明了其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卓越天赋与巨大潜力。该生平日里沉静好学,尊敬师长,团结同学(这一点是杨明宇善意的‘夸张’),尤其在生物学科的学习中,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和严谨的科学态度。经班级评议,一致同意推荐赵敏同学申请本次助学金。望上级领导予以审核批准。我相信,今日的涓滴之助,必将灌溉出一棵未来的参天大树,成为国家医疗卫生事业的栋梁之材……”
写完最后一个字,杨明宇轻轻吹了吹未干的墨迹。每一个字,都在为赵敏的未来铺路。
很快,钱月明老师就送来了他写的推荐语,字迹工整,但内容热情洋溢,比杨明宇写的还要详尽和激动。两份推荐语,一份沉稳有力,一份热情洋溢。
带着这份准备充分的申请材料,杨明宇直接敲响了校长周振邦的办公室大门。
“请进。”
周振邦正在批阅文件,看到是杨明宇,他放下手中的笔,笑着指了指对面的椅子:“是明宇啊,坐。看你这表情,又是来给我报喜的,还是来给我出难题的?”
经过几次事件,周振邦对这位年轻的部下已经从最初的“关注”,转为了真正的“器重”。他欣赏杨明宇身上那股敢想敢干、又能谋善断的劲头。
“校长,是来请您支持我们班的一位好苗子。”杨明宇没有绕弯子,将手中的申请表和两份推荐信恭敬地递了过去。
周振邦接过材料,目光首先被“赵敏”这个名字吸引。作为校长,他对这次期中考试异军突起的两个名字——林天和赵敏,印象极为深刻。
他仔细地阅读着申请表上的每一个字,特别是两份推荐语。当他看到钱月明老师那段充满激情的描述时,他镜片后的眼睛里闪过一丝亮光。又看到杨明宇那段立意高远的评语时,他不由得点了点头。
“家庭情况这一栏……母亲重病,父亲是卡车司机……”周振邦的指尖在表格上轻轻敲击着,发出有节奏的嗒嗒声,办公室里一时间只有这单调的声音。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