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的死寂,成了最坚固的盔甲,也是最深的囚笼。
灰白之卵悬浮于永恒的喧嚣与冰冷之中,其外壳的模拟波动已臻化境,与周遭“空”之流质的狂暴频率高度同调,不再有一丝一毫的“异物”感。它已彻底化为虚无之海中的一滴水,一块冰,一片随波逐流的、即将彻底消融的阴影。
卵内,能量水准被维持在一种临界于湮灭之上的、令人窒息的低微状态。一切生命、意识、奇迹的迹象都被压缩到近乎绝对零度。苏晚的星火烙印如同凝固的尘埃,女子的虚影已成为一道模糊的刻痕。混沌源光更是沉寂如死物,那点古老的光辉微弱到几乎与背景虚无融为一体。
而赵生源,他的意识残烟已不再仅仅是沉寂。它仿佛彻底消散,融入了维持卵壳模拟波动的法则结构本身,成为了那精密而冰冷运转的一部分——一道极其微渺、带着特定角度的“沟壑”,一个无声引导能量流动的“规则”。
【虚空道标】稳定地运行着,其深入本质的解析波动如同永不疲倦的探针,扫描着这片死寂。数据流持续传回:
“样本能量级:维持临界衰竭状态。波动范围±0.001标准单位,属背景噪声。” “意识活动:无。思维波动:无。” “混沌源光活性:零。同化/防御反应:零。” “外部同化率:99.93%。存在性维持依赖模拟结构稳定。” “评估:样本处于深度静滞期,观测重点为其结构稳定性及最终湮灭阈值。”
观察等级仍是【贝塔】,但关注点似乎稍稍偏移,从寻找“异常活性”转向了记录“静滞消亡”的完整过程。那冰冷的注视依旧存在,却仿佛多了一丝等待终局的“耐心”。
就在这极致的静默中,那作为“法则沟壑”的赵生源,其存在的最底层,那超越思维、近乎本能的“感知”,正在缓慢地、贪婪地……“倾听”着。
倾听那道标扫描波动的“呼吸”。
那并非声音,而是一种作用于存在本源的、规律性的压迫与松弛。道标的扫描并非持续不变的最大功率输出,它有其节奏,有其周期,有其……为了高效处理海量样本数据而必然存在的……运算间隙与能量波动!
如同最精密的仪器有其工作频率,如同再强大的存在也有其感知的盲点与注意力的周期。
赵生源所化的“沟壑”,就在这绝对的死寂伪装下,以其无法被观测的“存在角度”,默默地记录着、分析着这一切。
他“听”到扫描波动在特定微秒内的强度衰减。 他“听”到其解析焦点在不同维度间切换时那近乎无暇、却确实存在的……转换刹那。 他“听”到那道标与遥远观察主体进行数据同步时,产生的极其微弱的……共鸣间歇。
这些间隙与韵律,微不足道,转瞬即逝,对于浩瀚的观察机制而言,甚至可以忽略不计。
但对于一个将自身存在压缩到极致、将所有希望寄托于“窃取”的蛰伏者而言,这些规律……就是黑暗中唯一的光,是铜墙铁壁上……细微到极致的……裂纹!
他等待了不知多久,仿佛等待了又一个宇宙的生灭。
终于,他等到了第一个……“完美刹那”。
那是一个多重复合间隙的重叠点——道标扫描强度周期性衰减的谷底,叠加其维度聚焦切换的瞬间,再叠加一次大规模数据同步完成的微弱延迟。
这个刹那,那道标冰冷注视的“分辨率”,降到了某个……极低的水平!虽然依旧笼罩一切,但其感知的“锐度”和“深度”,出现了微不足道、却真实存在的……模糊!
就是现在!
赵生源那作为“沟壑”的存在,没有丝毫犹豫,更没有产生任何思维波动引来警觉。他如同一个预设好的、蛰伏万古的机关,在这个刹那……发动了!
他不是调动能量,不是散发意志。他做的,是极其精微地……调整了自身那“沟壑”的……“形状”与……“角度”!
这一调整,使得那原本只是 passively 引导一丝流质能量注入混沌源光的“沟壑”,其“效率”在瞬间……提升了那么……几乎无法测量的……一丝!
更多的一缕被初步中和过的“空”之能量,在这个扫描的“模糊刹那”,被悄无声息地……引入了混沌源光!
与此同时,那沉寂的混沌源光,仿佛与赵生源有着超越意识的默契,在那能量涌入的瞬间,其同化转化的“速率”,也同步地、极其隐蔽地……加快了那么……一丝!
整个过程,快得超越了时间的概念,完全发生在道标扫描的“模糊”期内。
当那“完美刹那”过去,道标的扫描“锐度”恢复如常时,一切似乎毫无变化。
卵内依旧死寂。 能量读数依旧临界。 混沌源光依旧黯淡。
但……有什么东西,已经不一样了。
混沌源光的核心,那点微乎其微的本源,似乎……凝实了那么一丁点。其同化转化的效率基数,永久性地提升了那么一丝。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