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脉起源的跨时空协作中心内,全息穹顶正实时投影着 “全域灵脉生态网络” 的建设蓝图 —— 以灵脉起源为核心,灵韵星、星脉枢纽星、灵曦星及 13 个成员时空通过淡绿色的灵脉树生态能量线连接,如同宇宙中展开的 “生命之网”。蓝图上,“星隙交界带”(灵曦星与域外灵脉区的过渡星域)被重点标注,这里是全域生态网络的 “关键衔接节点”,需搭建 “灵脉能量中继塔”,实现灵脉树生态能量与跨星域能量网络的无缝对接。
沈惊鸿站在蓝图前,手中握着星隙交界带的探测报告,语气庄重:“灵曦星的灵脉树生态技术为共同体带来了突破性进展 —— 灵脉树的‘能量自循环系统’可将灵脉能量利用率提升 60%,‘生态净化能力’能快速修复被混沌污染的区域。全域灵脉生态网络若能成功建成,可让所有成员时空的灵脉生态稳定性提升 50%,彻底摆脱对单一能源的依赖。但星隙交界带的探测数据显示,该区域存在‘灵脉能量异常衰减’现象,衰减速率达每小时 3%,推测与混沌主脑意识碎片的活动有关。本次任务需组建‘脉网建设防御小队’,成员由灵脉共生圈核心战力、灵韵星技术代表与灵曦族生态专家组成,目标是搭建灵脉能量中继塔、排查能量衰减根源,确保全域生态网络的衔接安全。”
林风指着蓝图上星隙交界带的能量衰减区,补充道:“能量衰减区主要集中在交界带的‘星隙峡谷’,该区域是灵脉能量中继塔的最佳搭建地点,却也是时空裂隙的密集区 —— 已探测到 8 处小型时空裂隙,裂隙周边的灵脉能量浓度仅 0.3 单位,远低于正常水平。我们需携带‘灵脉树幼苗培育装置’‘能量衰减监测仪’,同时邀请灵韵星的灵汐长老与灵曦族的曦和长老同行,借助原生灵脉母晶与灵曦母树的能量感知,精准定位碎片活动轨迹与裂隙动态。”
灵汐长老(通过星际通讯站远程接入)的全息影像手持母晶碎片,补充道:“原生灵脉母晶已捕捉到星隙峡谷的‘混沌能量波动’,波动频率与混沌主脑意识碎片高度一致,且呈现‘聚合趋势’—— 碎片正通过吸收灵脉能量形成‘聚合体’,若聚合体成型,会彻底阻断灵脉能量传输通道,导致全域生态网络建设停滞。我们需在搭建中继塔的同时,提前布设‘碎片隔离阵’,防止能量被进一步吞噬。”
曦和长老的全息影像也同步发言:“灵曦母树感知到星隙峡谷的‘灵脉树适配性’达 90%—— 可在中继塔周边种植‘共生灵脉树苗’,树苗能通过根系与中继塔连接,形成‘生态防御圈’,既提升能量传输效率,又能实时监测碎片活动。但树苗的生长需原生灵脉能量与古灵脉本源能量的双重滋养,需提前协调跨星域能量支援。”
经过五小时的讨论,脉网建设防御小队的人员配置与任务方案确定。林风做出部署:“由我担任小队队长,成员包括紫瑶(精神力探测与碎片意识识别)、星衍(中继塔搭建技术支持)、墨尘(探索舰驾驶与时空导航)、冷轩(精神力防御与能量稳定),灵韵星的灵汐长老、灵月(原生灵脉能量操控),灵曦族的曦和长老、灵木(灵脉树培育),共 8 人;乘坐升级后的‘脉网号’探索舰,舰体加装‘灵脉树生态防护层’与‘碎片能量干扰装置’,10 天后在灵曦星的太空港集结,借助星际通讯站的时空通道直达星隙交界带;沈惊鸿留在总部,协调暗脉守护者、灵墟遗迹守护灵脉兽与灵曦母树,构建‘三脉能量支援网络’,应对突发危机。”
10 天后,脉网号探索舰在灵曦星太空港整装待发。舰体通体呈淡绿色与金色交织的色调,表面的灵脉树生态防护层泛着微光,舰内的培育舱中,灵木正精心照料着 20 株共生灵脉树苗,树苗的根系已初步形成灵脉能量感应网;星衍与灵月调试着能量衰减监测仪,屏幕上实时显示星隙交界带的最新能量数据;紫瑶则通过精神力与灵曦母树、原生灵脉母晶同步感知,尝试锁定碎片聚合体的大致位置。
“脉网号准备完毕!灵脉树生态防护层启动正常!碎片能量干扰装置能量储备 100%!三脉能量支援网络已校准!” 墨尘在驾驶舱内汇报,手指划过控制面板,探索舰缓缓驶入星际通讯站构建的淡紫色时空通道,通道内的灵脉能量流与灵脉树生态能量相互融合,形成稳定的能量护罩,朝着星隙交界带方向传送。
时空通道的航行异常顺利 ——4 小时后,脉网号驶出通道,星隙交界带的景象映入眼帘:这片星域布满淡蓝色的时空裂隙,裂隙周边的星光呈现出扭曲的淡绿色,灵脉能量如同薄雾般在星域中流动,却在星隙峡谷区域明显稀薄;能量衰减监测仪显示,峡谷内的灵脉能量浓度仅 0.2 单位,衰减速率达每小时 4%,远超探测数据。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