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脉起源的核心灵脉广场上,一座高 500 米的金属塔架正拔地而起 —— 这是 “本源能量传输塔” 的主体结构,塔架由星核水晶合金与暗物质钢材混合打造,表面缠绕着淡蓝色的灵脉能量管道,如同一条盘踞的巨龙,从地面延伸至塔顶的能量发射舱。广场周围,数百名来自各时空的工程师正忙碌地调试设备,远处的空中,十艘灵脉运输舰不断运来星核水晶与能量储备罐,整个建设现场一片热火朝天。
星衍站在塔架底部的控制中心内,盯着全息屏幕上的施工进度图,语气中带着兴奋:“本源能量传输塔的主体结构已完成 70%,塔体的 12 层能量缓冲舱已安装完毕,仅剩塔顶的‘本源能量发射器’与底部的‘跨时空能量接口’待组装。按照当前进度,15 天后可完成建设,启动本源能量传输测试。”
林风走到屏幕前,看着塔架的三维模型 —— 模型中标注的能量传输路径显示,传输塔建成后,将通过灵墟遗迹的本源水晶获取能量,再通过跨时空能量接口,将能量输送至灵汐星、共生星、灵浊星等 13 个成员时空的核心节点,形成 “一源多输” 的本源能量网络。“传输塔是本源技术落地的关键,必须确保每一个部件的精度 —— 塔体的能量管道需承受 3 单位的本源能量冲击,发射器的相位校准误差不能超过 0.001 赫兹,否则会导致能量传输中断,甚至引发设备爆炸。”
木汐拿着灵脉能量管道的检测报告,补充道:“灵汐星已送来 500 米长的强化版能量管道,管道内壁涂有星脉水晶涂层,能减少本源能量传输过程中的损耗;共生星则提供了 10 台‘能量缓冲器’,可在能量过载时自动调节输出强度,保护塔体设备。我们已对所有设备进行了 3 次压力测试,合格率达 100%,但跨时空能量接口的相位匹配仍存在微小偏差,需要进一步校准。”
就在此时,控制中心的警报突然响起 —— 全息屏幕上,正在安装的第 8 层能量缓冲舱突然出现能量波动,舱体表面的淡蓝色光带开始闪烁,显示出 “相位紊乱” 的警告。星衍立刻调出缓冲舱的实时数据:“相位差从 0.002 赫兹升至 0.01 赫兹!缓冲舱的能量输入与输出不同步,导致能量在舱内堆积,若不及时调整,10 分钟后会引发能量爆炸!”
墨尘迅速启动应急方案:“关闭第 8 层缓冲舱的能量供应!派维修机器人携带相位校准仪,前往缓冲舱内部调整相位参数!同时,降低传输塔整体的能量输入强度,避免其他缓冲舱受到影响。”
维修机器人快速抵达第 8 层缓冲舱,通过机械臂将相位校准仪接入舱体的控制系统 —— 屏幕上,相位差的数据逐渐下降,从 0.01 赫兹降至 0.005 赫兹,但就在即将恢复正常时,校准仪突然失效,相位差再次反弹,缓冲舱的舱体开始轻微震颤,表面出现细微的裂纹。
“校准仪失效是因为周围出现‘时空能量相位紊乱’!” 紫瑶的精神力网覆盖整个传输塔,感知到空气中的能量波动异常,“灵脉起源周边的时空环境出现不稳定,导致本源能量的相位频率发生随机变化,常规校准仪无法实时跟踪相位变化,所以会失效。这种紊乱可能是灵墟遗迹的本源能量与灵脉起源的本土能量相互作用引发的,若不解决,传输塔建成后,能量传输会频繁中断。”
沈惊鸿通过跨时空通讯赶到控制中心,看着屏幕上的相位数据,语气凝重:“时空能量相位紊乱是我们从未遇到过的新问题 —— 本源能量的频率与各时空的灵脉能量频率存在天然差异,传输过程中若相位无法同步,会导致能量相互干扰,不仅影响传输效率,还会对各时空的灵脉节点造成损害。我们必须研发‘相位校准技术’,实时跟踪相位变化,确保跨时空能量传输的稳定。”
星衍立刻召集技术团队,开始分析相位紊乱的原因:“通过监测数据发现,时空能量相位紊乱的周期为 10 分钟,每次紊乱的相位差在 0.005-0.015 赫兹之间,变化规律与灵墟遗迹的本源能量波动周期一致。这说明紊乱是本源能量的‘频率涟漪’引发的,我们需要制作‘相位追踪芯片’,能实时捕捉本源能量的频率变化,自动调整跨时空能量接口的相位参数,实现相位同步。”
灵汐星的林浩通过全息通讯提出建议:“灵汐星的灵脉网络曾出现过类似的相位偏差,我们研发的‘星脉相位调节器’能通过星脉水晶的能量共振,稳定相位频率。若将调节器与相位追踪芯片结合,可大幅提升相位校准的精度,误差能控制在 0.001 赫兹以内。”
共生星的玥璃也补充道:“共生星的双脉共振技术可用于平衡本源能量与本土能量的相位差 —— 我们可在传输塔的跨时空能量接口处,搭建‘双脉相位平衡阵’,用生命灵脉能量与机械灵脉能量形成的共振场,抵消时空能量相位紊乱的影响,为相位追踪芯片争取校准时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