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脉起源的跨时空联盟总部内,一场关于 “混沌污染应急救援体系” 完善的研讨会正热烈进行。全息屏幕上,灵浊星救援过程的关键数据与技术参数循环播放 —— 从结晶溶解仪的复合频率调试,到九转镇脉净化阵的能量配比,再到混沌结晶生物的应对方案,每一项细节都被标注得清晰明确,成为体系优化的核心依据。
沈惊鸿站在屏幕前,手中握着体系优化草案,语气坚定:“灵浊星的救援成功,为我们提供了应对混沌能量结晶化的完整技术经验。基于这些经验,我们需将‘混沌污染应急救援体系’升级为 2.0 版本,新增‘结晶污染专项应对模块’,包含结晶检测、溶解净化、生物防御、节点修复四个子系统,确保未来遭遇类似危机时,能在 72 小时内完成救援准备,将文明灭绝风险降至最低。”
林风指着屏幕上的结晶分子结构模型,补充道:“体系还需加入‘结晶污染预警机制’—— 在灵脉星图的混沌边缘区,增设 50 个‘结晶能量监测浮标’,浮标搭载高灵敏度检测芯片,能实时监测周边混沌能量的固化因子浓度,一旦超过 0.1 单位,立刻向总部发送预警信号,为救援争取缓冲时间。”
星衍调出技术升级方案:“我们已对结晶溶解仪进行迭代,研发出‘便携版结晶溶解枪’—— 体积缩小至原设备的 1/5,重量减轻 60%,可由单人携带操作,适用于小规模结晶污染清理;同时,将灵脉修复舱与生命本源能量罐整合,制成‘一体化修复装置’,能在溶解结晶后,自动注入能量修复节点,效率提升 40%。”
玄清作为符文师代表,提出防御优化建议:“九转镇脉净化阵需升级为‘十二转全域净化阵’—— 新增 3 个阵眼,融入灵浊星特有的星脉水晶能量,净化范围从 50 公里扩大至 100 公里,且能自动识别结晶污染区域,定向释放净化能量,减少能量浪费。”
经过四小时的讨论,混沌污染应急救援体系 2.0 版本的方案确定。林风做出部署:“星衍、铁穹负责技术设备量产,1 个月内完成 100 台便携溶解枪、50 套一体化修复装置的生产;玄清带领符文师团队,15 天内完成十二转全域净化阵阵盘的改良与制作;墨尘、冷轩负责监测浮标的部署,20 天内完成混沌边缘区 50 个浮标的安装调试;我与紫瑶、木汐负责体系的实战测试,确保所有设备与阵法能在极端环境下稳定运行。”
各团队立刻投入工作。星衍的实验室里,机械臂有条不紊地组装便携溶解枪 —— 纳米级星核水晶芯片嵌入枪体,复合频率调节按钮设计在握把处,方便实时调整参数;铁穹则在生产线监督一体化修复装置的生产,装置的能量接口采用通用标准,可与各时空的灵脉节点连接,确保兼容性。
玄清的符文工坊内,10 名高阶符文师围坐在阵盘前,将星脉水晶研磨成粉末,融入阵盘的符文纹路中 —— 星脉水晶的能量与四色复合能量融合时,阵盘表面泛起淡金色的微光,净化范围测试显示,改良后的十二转全域净化阵,能在 10 分钟内覆盖 100 公里区域,结晶溶解效率提升 25%。
墨尘与冷轩则乘坐 “巡脉号” 探测舰,前往混沌边缘区部署监测浮标。浮标通体呈淡蓝色,顶部的太阳能板能吸收宇宙能量维持运行,底部的检测探头可深入空间裂隙,捕捉混沌能量的细微变化。每部署一个浮标,冷轩都会用精神力网校准参数,确保数据传输稳定。
20 天后,所有工作准备就绪。跨时空联盟在灵脉起源的 “应急演练场”,开展混沌污染应急救援体系 2.0 版本的实战测试 —— 演练场模拟灵浊星的结晶污染环境,地面布满暗红色模拟结晶,空气中断断续续的灵脉光带模拟受损节点,30 名模拟人员扮演受困居民。
“演练开始!” 随着沈惊鸿的指令,救援小队迅速行动。玄清带领符文师布设十二转全域净化阵,阵盘启动后,四色净化光罩快速覆盖演练场,模拟结晶的能量浓度开始下降;星衍手持便携溶解枪,对准地面的模拟结晶,淡蓝色、绿色、淡紫色的能量束交织,结晶瞬间融化;木汐操作一体化修复装置,将能量注入受损节点,淡蓝色的灵脉光带重新连接,恢复流动。
“演练数据达标!净化阵部署时间 8 分钟,较之前缩短 40%;溶解枪清理效率达每平方米 1 分钟,提升 30%;修复装置节点恢复率 100%,符合预期!” 现场裁判的声音传来,演练场的模拟人员欢呼雀跃,标志着混沌污染应急救援体系 2.0 版本正式通过测试,可投入实战使用。
然而,就在演练结束的当天,混沌边缘区的监测浮标突然传来紧急预警 —— 编号为 “浮标 37” 的设备发送的信号中,结晶能量浓度显示为 0.8 单位,且以每分钟 0.1 单位的速度飙升,同时伴有强烈的 “空间震颤” 特征,与灵浊星的混沌能量波动完全不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